您当前的位置:主页 > 中国 >

以五四精神涵养新时代青年的家国情怀

2019-05-04 14:55 来源:互联网 编辑:运营003
摘要: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强调,爱国主义是五四精神的核心,“是中华民族团结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纽带。”对新时代中国青年来说,就是要高举爱国主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强调,爱国主义是五四精神的核心,“是中华民族团结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纽带。”对新时代中国青年来说,就是要高举爱国主义的伟大旗帜,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树爱国之志,践爱国之行,以深厚的家国情怀和永久奋斗之精神奋进新时代。因此,隆重纪念五四运动,以五四精神涵养新时代青年的家国情怀正当其时。

  家国情怀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宝贵精神财富

  孟子言“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生动诠释了中国传统文化“家国一体”的观念和主张,为人们正确处理个人、社会和国家的关系提供了基本遵循。古人讲“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强调在正心诚意、修身齐家的基础,实现治国平天下的理想追求。家国情怀是爱的表达,是情的展现,是归属感与责任感的凝结。家是缩小的国,国是放大的家,国之不存,民将焉附?家与国休戚与共,个人命运与民族存亡息息相关。每当国家民族危难之际,舍小家为大家,正是中华儿女家国情怀彰显和升华之时。

  五四运动爆发于民族危难之际,面对国家和民族的生死存亡,青年先进分子,为了祖国和民族的新生,为了人民大众的解放,“慷慨身许国,倜傥不为家”。1919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的李大钊30岁,1920年翻译了《共产党宣言》的陈望道29岁。这一时期,成为中国第一批马克思主义者的毛泽东、周恩来、蔡和森、邓中夏、恽代英、瞿秋白、赵世炎等也才20多岁,他们以家国天下的雄壮情怀,以青春之我铁肩担道义,舍我其谁,唱响了中国伟大社会革命之歌。“儿何尝不思念着骨肉的团聚,儿何尝不眷恋着家庭的亲密,但烈士殷红的血迹燃起了儿的满腔怒火,乱葬岗上孤儿寡母的哭声斩断了儿的万缕归思。为了让千千万万的母亲和孩子能过上好日子,为了让白发苍苍的老人皆可享乐天年,儿已以身许国,革命不成功立誓不回家。”(1928年8月25日年仅25岁的王尔琢英勇牺牲前写给父母的一封家书)烈士王尔琢的家书生动诠释了革命者对家国情怀的内在体悟,体现出中华儿女爱国爱家的拳拳赤子之心。五四运动百年来的历史巨变、接续奋斗和凯歌前行,有多少青年英雄不惜抛头颅洒热血,以身许国。29岁,践行“为苏维埃共和国流尽最后一滴血”铮铮誓言的红军师长陈树湘;31岁,别离亲人,一心一意为革命事业英勇牺牲的赵一曼:35岁,碧血丹心、荡气回肠、坚贞不屈的抗日名将杨靖宇;29岁,“毒刑拷打,那是太小的考验。竹签子是竹子做的,共产党员的意志是钢铁”的江姐;26岁,烈火中捍卫纪律、生命和胜利的抗美援朝英雄邱少云等等。一代代革命英雄前仆后继,以青春之我创造青春之中国,铸造了一座座中华民族的精神丰碑。在革命、建设与改革开放的峥嵘岁月中,又有多少青年英杰爱党爱国、艰苦创业、接续奋斗、改革创新、勇于创造、无私奉献,在中华民族站起来、富起来与强起来的历史征程中谱写出崇高壮丽的青春之歌,书写出英勇奋斗的历史华章。自古英雄出少年,中华民族青年英雄辈出,充分证明了,“中国青年是有远大理想抱负的青年!中国青年是有深厚家国情怀的青年!中国青年是有伟大创造力的青年!”在百年历史长河里,有多少浩气长存、风云激荡、慷慨就义、可歌可泣、呕心沥血、儿女情长的沧桑变迁与家国情怀值得我们来追问、追思与追忆!家国情怀从情出发,以情致怀,既是爱家爱国的真情实感,又是不止于家不止于国的宽广胸怀,是一种对国家对人民对世界对人类的深情大爱。

  以五四精神涵养新时代青年的家国情怀,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需要

  深厚的家国情怀,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和基本要求。核心价值观培育,其实就是道德规范的培育和塑造,是国家的德、社会的德、个人的德的内在统一。习近平总书记在2019 年春节团拜会上明确提出,在家尽孝、为国尽忠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没有国家繁荣发展,就没有家庭幸福美满。同样,没有千千万万家庭幸福美满,就没有国家繁荣发展。在全社会大力弘扬家国情怀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内在统一的。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就是要接力伟大的爱国精神和崇高的家国情怀,提倡爱家爱国相统一,自觉把个人前途同国家命运、个人追求同国家发展联系在一起,就是要善于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汲取道德滋养,从革命英雄人物和时代楷模的身上感受道德风范,从自身内省中提升道德修为,引导青年追求更有高度、更有境界、更有品位的人生,营造风清气正、蓬勃朝气的社会风尚!

  以五四精神涵养新时代青年的家国情怀,是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需要

[ 编辑: 运营BX01 ]

中国金融领域第一媒体

更多服务
友情链接

京ICP备11011451号-1

举报热线:(010)12377

举报邮箱:xinhua_ljzjr#ljzjr.cn(#替换@)

合作QQ:1447260813

中国金融时报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0 - 2018 ljzjr.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