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主页 > 中国 >

五四精神之光照亮复兴之路

2019-05-04 20:42 来源:互联网 编辑:运营003
摘要: 
五四运动是一场以先进青年知识分子为先锋、广大人民群众参加的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它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也是中华民族走向伟

  五四运动是一场以先进青年知识分子为先锋、广大人民群众参加的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它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也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起点。五四运动孕育的五四精神,成为中华民族跨越历史时空的宝贵财富。今年是五四运动100周年,4月30日,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要加强对五四运动的研究,发扬五四精神,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特别是新时代中国青年,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站在百年历史的关口,纪念五四运动,赓续五四精神,是对历史的铭记,也是时代的呼唤。

  历史的纵深铸就时代的高度

 

  加强对五四运动的研究,不仅要追忆一百年前那段峥嵘岁月,更要坚持大历史观,把五四运动放到中华民族5000多年的文明史、中国人民近代以来170多年的斗争史、中国共产党90多年来奋斗史中认识和把握,将这段激情燃烧的岁月放在历史的长河中去读懂和铭记。翻开历史的长卷,中华民族拥有5000多年的文明历史,然而自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在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逼迫下,中华民族陷入了内忧外患的悲惨境地,中华文明开始走向衰落,中华民族遭到了前所未有的苦难。处在苦难深渊的中国人民开始探索中华民族复兴的道路。从太平天国到戊戌变法,从义和团运动到辛亥革命,无数仁人志士为了救国救民,历经百折不挠的斗争,但却始终未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未能寻找到适合中国发展的道路,未能谋得人民之解放、国家之独立、民族之复兴。中国期待新的理论和新的革命力量到来。五四运动应时而生,以思想的解放性、目标的明确性、行动的革命性、主体的广泛性彻底改变了中国社会革命运动的迷茫态势,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生根繁育,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广泛结合,工人阶级开始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而中国共产党也在革命文化、革命力量、革命斗争的发展中孕育而生,中国新的革命和建设道路由此开启。历经90多年的艰辛奋斗,中国共产党带领广大人民取得了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胜利,在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征程上迈出决定性的步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进入崭新的时代。纵观历史,五四运动在近代以来中华民族追求民族独立和发展进步的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加强对五四运动的研究,就是要读懂弄清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能”、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等重大问题,就是要从历史中总结经验、揭示规律,认清大势、把握方向、汲取力量,引导人们坚定“四个自信”。

  精神的赓续引领复兴的航程

  五四运动创造了伟大的五四精神,爱国、进步、民主、科学是五四精神的主要内容。面对国家内忧外患的处境,五四先驱奔走呼号“外争国权,内惩国贼”,唤起了知识分子、工农阶层普遍的爱国情怀,激发了中国人民救亡图存的磅礴力量;面对民族生死存亡的关头,五四先驱“冲决过去历史之网罗,破坏陈腐学说之囹圄”,反对一切腐朽的、落后的东西,宣传并践行促进国家和社会发展的先进思想和文化,激发了全民族追求真理、追求进步的伟大觉醒;面对国人受剥削和压迫的命运,五四先驱把“德先生”(民主)、“赛先生”(科学)引入中国,倡扬民主、反对专制、科学救国、教育救国成为那一代人不懈奋斗的理想和事业。

  爱国主义是五四精神的核心。无论是进步、民主、科学,都有一个共同的源头,就是爱国的精神;都在发挥一个共同的作用,就是探求救国救民的道路;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就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青年的力量是五四精神的生命力所在。先进青年知识分子是五四运动的先锋,他们以青春的激情发出铿锵有力的斗争宣言,以青春的力量捍卫国家主权,以青春的热血追逐民族复兴的理想,以青春的奋斗成就历史的华章。时光荏苒,经过岁月的洗礼五四精神的底色从未改变,它早已成为一种民族的烙印,扎根于每一个中国人心中。经过时代积淀,五四精神的价值愈加凸显,它与新时代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相契合,爱国主义精神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源泉,追求社会进步是国家富强的基础,实现民主是人民幸福的应有之义,科学创新是国家强大的引擎动力,五四精神成为领航新时代前进的精神力量。弘扬五四精神就是把继承传统同与时俱进结合起来,根据新时代的新变化和新要求,不断丰富和发展其内涵,使之成为激励中国人民披荆斩棘奋勇前进的时代伟力。

  青年的接力成就伟大的梦想

[ 编辑: 运营BX01 ]

中国金融领域第一媒体

更多服务
友情链接

京ICP备11011451号-1

举报热线:(010)12377

举报邮箱:xinhua_ljzjr#ljzjr.cn(#替换@)

合作QQ:1447260813

中国金融时报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0 - 2018 ljzjr.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