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主页 > 中国 >

纪念五四百年 探源中华民族复兴轨迹

2019-05-06 10:29 来源:互联网 编辑:运营003
摘要: 
为帮助广大青年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发表的讲话等一系列重要讲话,今天本报《思想者》在6~

  纪念五四百年 探源中华民族复兴轨迹

  ——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学术座谈会发言摘要

  为帮助广大青年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发表的讲话等一系列重要讲话,今天本报《思想者》在6~7版推出《纪念五四百年 探源中华民族复兴轨迹——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学术座谈会发言摘要》特刊。

  编者的话

 

  4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四次集体学习时发表重要讲话;4月30日,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总书记再次发表重要讲话。习近平总书记高度评价五四运动历史意义,深情寄语当代青年要继续发扬五四精神,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不辜负党的期望、人民期待、民族重托,不辜负我们这个伟大时代。

  由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中国青年报社、共青团中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合作主办的“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学术座谈会”,4月24日在北京举行。共青团中央书记处书记徐晓同志致辞,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党委书记、主任、教授王义军主持座谈会,著名党史研究专家、特邀嘉宾、青运史研究专家在会上发表了精彩演讲,中国青年报社党委书记、总编辑张坤作会议总结发言。

  与会学者表示,五四运动是在中国近现代史产生重大影响的重要事件,五四精神激励一代又一代中国青年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发奋作为,奋勇争先,担当起时代赋予的光荣使命。不管从哪个角度讲,在当代青年中传承发扬五四精神,都是共青团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要主动走近青年、倾听青年,做青年朋友的知心人。我们要真情关心青年、关爱青年,做青年工作的热心人。我们要熟悉青年、引导青年,做青年群众的引路人。

  为了帮助广大青年更好地学习理解习近平总书记的一系列重要讲话,我们推出《思想者》特刊,摘发座谈会上学者们的精彩发言。

  ------------------------

  五四运动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金冲及

  (原中国史学会会长、原中央文献研究室常务副主任、研究员)

  现在的年轻同志恐怕很难想象,20世纪刚到来的时候中国是处在一种怎样悲惨的境地。那时候,所有帝国主义强国联合起来组织所谓八国联军进攻一个国家,这在历史上没有先例,在以后也不曾有过。他们占领北京整整一年之久,而且在北京内城(原北京东城、西城区)实行分区管制:北边由日本管制,东边是沙俄管制,西边归英、法管制。家家门口要挂占领军国旗或“大某国顺民”的旗子,他们可以随时闯进中国民户抢劫杀人,为所欲为。

  10年后辛亥革命爆发,把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推倒了。但是辛亥革命并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也没有改变人民的悲惨境遇。政权落到北洋军阀手中,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欧美列强无暇东顾,日本乘机图谋独霸东亚,向北洋政府提出“二十一条”,被中国人称为“国耻”。爱国志士陷入极大苦闷!

  初期新文化运动正是以辛亥革命后黑暗局势的反思为出发点。陈独秀创办《新青年》认为,辛亥革命的主要教训在于没有对盘踞在人们头脑里的旧文化旧礼教进行摧毁廓清的大扫荡。鲁迅在《新青年》上发表《狂人日记》直截了当地指出:满篇写着“仁义道德”的旧礼教,其实写的都是“吃人”两个字。这种批判的尖锐程度,使人们的思想空前活跃起来。没有这样的对旧文化、旧思想的扫荡,在1919年出现那样规模空前的五四爱国运动是难以想象的。

  但是,怎样改造社会?需要建设的新社会是什么样的?各种各样打着“新思潮”旗号的学说蜂拥而入,人们仍然感到困惑……正在这个时候,1919年的五四爱国运动惊天动地般爆发了。

  五四运动和新文化运动,是中国先进分子在探索如何实现民族复兴道路上的前后相续的两个阶段。两者一脉相承又有明显区别,新文化运动初期的批判锋芒直指封建文化旧礼教,五四运动则由中国在山东问题上的外交失败而引发,提出“外争主权、内除国贼”的响亮口号,形成旗帜鲜明的五四爱国运动。新文化运动初期主要发生在知识分子群体中,在报纸副刊杂志展开。而五四爱国运动席卷全国,是一场以先进青年知识分子为先锋、广大人民群众参加的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

  五四运动在中国历史上最大的贡献是:改变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和方向。这以前,包括初期的新文化运动在内,中国的先进分子一直千辛万苦地向西方国家寻找真理,以为可以救中国。但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时,西方国家留下的是满目疮痍,社会矛盾异常尖锐。而给中国人更大刺激的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巴黎和会,中国是战胜国之一,很多人以为将是“公理战胜强权”,这次和会将把战败国德国强占的山东权益还给中国。没想到西方列强“十人会议”秘密商定将其转交日本而且不容讨论。

[ 编辑: 运营BX01 ]

中国金融领域第一媒体

更多服务
友情链接

京ICP备11011451号-1

举报热线:(010)12377

举报邮箱:xinhua_ljzjr#ljzjr.cn(#替换@)

合作QQ:1447260813

中国金融时报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0 - 2018 ljzjr.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