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主页 > 中国 >

中美博弈,时与势在中国一边

2019-06-03 09:39 来源:互联网 编辑:运营003
摘要: 
6月2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关于中美经贸磋商的中方立场》白皮书,强调指出:“磋商中,一国的主权和尊严必

  中美博弈,时与势在中国一边

  【光明论坛】

  6月2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关于中美经贸磋商的中方立场》白皮书,强调指出:“磋商中,一国的主权和尊严必须得到尊重,双方达成的协议应是平等互利的。对于重大原则问题,中国决不退让。”白皮书同时指出,为了中国人民的利益,为了美国人民的利益,为了全世界人民的利益,中国会理性对待,但是中国不会畏惧任何压力,也做好准备迎接任何挑战。谈,大门敞开;打,奉陪到底。

  中美经贸摩擦升级,接下来的两国互动直接决定着这场世纪大博弈的走向。客观而言,中国在综合国力上虽与美国仍存在一定的差距,但从民心向背、发展潜力、执政团队、国际氛围等诸多角度比较,时与势的天平更倾向于中国。  

  美国的疲态

  2019年第二季度以来,美国经济日显疲态,工业产业指数、零售额、货运指数都出现连续下降的势头,破产农场数量、外迁富翁人数均出现10多年来最高的纪录。业内机构几乎无一例外下调对美国经济增长的预期,认为美国正在面临着“实质且不断增加”的经济下行风险。全球最大对冲基金桥水投资创办人雷·达里奥认为,美国经济正处在泡沫破灭的前夜,2020年总统选举前发生萧条的概率高达70%。

  在经济方面,美国繁荣周期或已到头。伴随着美国政府的一系列减税刺激,美国经济增长率在2018年达到2.9%,为三年最高值。据美国劳工部公布的最新数字,2019年4月美国失业率继续维持在近50年来最低的3.6%。然而,美国薪资增幅低、加息疑虑不断提升,投资大师巴菲特指出,这种失业率偏低、利率及通货膨胀率未上升,且美国政府持续超支的情况,教科书上的理论从未见过。一旦美国经济增长出现转折点,或将重现金融市场危机。一系列数据也暗示着美国经济景气的拐点可能即将来临。在制造业,4月份美国ISM制造业指数大幅下跌至52.8,是2016年10月以来最低水平,这意味着制造业扩张速度减慢。在房地产方面,美国房屋市场疲软,建筑商信心创四年新低,木材价格自2018年5月算起已经下跌了50%,为该商品最严重的年度跌幅。同时,美联储最新报告显示,到2020年4月,美国经济衰退概率已经升至27.49%,这是自2007年1月以来的最高水平,而上一次则要追溯到1999年9月。值得注意的是,2007年和1999年分别对应了美国两次经济衰退和股市暴跌。

  在外交方面,美国的全球领导力正在持续削弱,其本身政策的不确定性使得美国的国际信誉不断丧失。这一变化与美国近期“频频退群”的行为同样密切相关:美国先后退出巴黎气候变化协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不愿履行一个大国对于世界可持续发展应有的责任;先后针对欧洲、日本、韩国、加拿大、墨西哥等对象国和区域施加压力,退出或威胁废止诸如NAFTA和美韩自贸区等原协议,向各个伙伴国家挑起贸易战。美国及其组织的联盟逐渐松散,世界经济可能陷入贸易保护主义的恶性循环。有欧美学者认为,美国“退群外交”恰恰反映了美国实力相对下降与无力承担高额治理成本的现实,也反映出美国主导的自由主义秩序遇到了问题、有待调适与升级。

  在政治方面,美国政府的一系列行为正在失去人心。以对中国发动经贸战为例,加征关税伤害的是美国国内民众和公司,提高了企业的成本和个人的生活成本,只会导致国内物价水平上升引发通货膨胀;而中国的反击策略也使得美国农民与各类企业失去了最大的海外客户,农产品市场的动荡使得大量抗风险能力较低的农民群体破产。根据明尼阿波利斯联储统计,2018年美国中西部六个州的农民破产率上升了30%至103起,超过了金融危机后创下的最高纪录。随着贸易战持续加码,美国农民的破产潮将持续扩散。

  从中长期看,美国种族矛盾、枪支管理、政党倾轧、产业空心、贫富悬殊、债台高筑、创新乏力、软实力衰退、公信力下降、军工复合体的战争偏好等老问题,因美国国内体制弊病,已成为根本无法解决的长期结构性痼疾。除非遇到一位美国“超级英雄”力挽狂澜,否则,美国长期走下坡路甚至衰退成一个区域性强国,是大概率事件。

  中国更具长期发展潜力

  与美国相比,中国崛起进入到“精耕细作”的高质量发展期。从中央各项文件看,中国的长期发展战略稳健而有序,只要通过政策的强力落实与真正执行,新一轮改革开放红利爆发,中国完全有可能在不远的将来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成为文明型的下一个世界强国。

[ 编辑: 运营BX01 ]

中国金融领域第一媒体

更多服务
友情链接

京ICP备11011451号-1

举报热线:(010)12377

举报邮箱:xinhua_ljzjr#ljzjr.cn(#替换@)

合作QQ:1447260813

中国金融时报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0 - 2018 ljzjr.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