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主页 > 中国 >

信息化新动能:增添中国信心

2019-05-07 10:19 来源:互联网 编辑:运营003
摘要: 
5月4日,被数字元素装点一新的福州海峡国际会展中心,静候各方宾客到来。当前,信息技术创新日新月异,数字化、

  信息化新动能:增添中国信心

信息化新动能:增添中国信心

  5月4日,被数字元素装点一新的福州海峡国际会展中心,静候各方宾客到来。 本报记者 张诗瑶摄/光明图片

  【聚焦第二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

  5月6日,第二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在福建福州拉开帷幕。生机盎然的5月,有福之州高朋满座,美丽榕城群贤毕至。闽江之畔,目光汇聚,智慧闪耀,来自社会各界的人士在这里感受数字中国的脉动,见证中国信心的升腾。

  2018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致首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的贺信中强调,加快数字中国建设,就是要适应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以信息化培育新动能,用新动能推动新发展,以新发展创造新辉煌。一年来,从城市到乡村,政府、企业、高校等各方抢抓信息化机遇,不断提升我国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水平,为神州大地注入了新活力。面向未来,我国应把握机遇,凝聚共识,激发社会各界建设数字中国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推动信息化更好造福社会、造福人民。

  数字技术创新提供产业发展新动能

  “有了这个三头六臂的神器,只需一人,就可实现普通视频、全景、VR的同步录制与直播。”在第二届数字中国建设成果展览会上,光明网“钢铁侠”多信道直播云台一经亮相,就引起大量参展者的关注。5G自动驾驶、智慧餐饮监管、AI机器视觉、云VR……平时难得一见的“黑科技”各显神通,整个会场热闹非凡。

  这是一个创新的黄金时代。当前,信息技术创新日新月异,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深入发展,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新技术不断涌现,推动传统产业加快转型升级步伐,同时引领新兴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年底,我国数字经济规模已达29.9万亿元,约占GDP的1/3。

  在国家电子政务专家委员会主任王钦敏看来,推动我国数字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壮大,必须加快核心构件和关键技术的研发,加快培育安全可控的大数据产品体系,强化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鼓励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的综合应用。

  “‘产业互联网’正在成为数字产业化与产业数字化的重要载体。产业互联网、数字政府和智慧社会是密不可分的整体,核心是信息化。互联网企业要更加注重基础研究和关键核心技术的突破,否则就像沙滩上建高楼,很可能越高越危险。”腾讯公司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马化腾说。

  百度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李彦宏在峰会上强调了技术创新的重要意义。“互联网是前菜,人工智能才是主菜。”他认为,随着人工智能的不断渗透与发展,目前,AI技术创新已经成为互联网公司的标配,未来越来越多的行业将会感受到人工智能相关技术创新带来的巨大改变。“每一个产业、每一个企业家应当考虑用最有效的方法,提升技术创新能力,把人工智能变成‘自己的菜’。”

  “进入5G时代,三大运营商都在进行现有网络改造,使网络变得更加高速。”中国联通董事长王晓初表示,万物互联才能使数据产生爆发性增长,产生数据洪流,从而优化资源配置、配合实体经济、催生新型业态。“更多的连接将产生更多的数据和价值,更强的算力推动更快终端的普及,更快的速率加速生产要素的流通,这些都将引领数字中国向更高质量发展。”

  信息技术应用提供社会发展新动能

  出门不用带钱包,一部手机就可以走天下;就医不用扎堆排队,远程医疗就能让你享受专家服务;开会不必到会议室,视频会议随时随地想开就开……出行更高效了,生活更便捷了,老百姓更幸福了,这些改变都源自数字化发展。

  据福建省委副书记、福州市委书记王宁介绍,首届峰会举办一年来,数字应用成果在福州遍地开花。从乘车出行到看病就医,从智慧养老到便民服务,插上了“数字”的翅膀,这一切都变得触手可及。超过92%的事项最多跑一趟,超过三成的事项一次都不用跑。而15分钟便民服务圈的构建,让市民足不出户线上办,在家门口就近办,这些都成为数字福州建设成果的生动缩影。

  “面向未来,努力开辟数字中国建设新蓝海,我们将始终坚持创新引领,让数字经济成为最活跃的新动能,最强劲的新引擎;我们将加强协同创新,突破关键技术,形成产业建设新动力;我们将大力推动新一代信息基础建设,继续建好平台、用好政策,促进产业人才经济无缝对接;我们将聚焦未来发展新趋势新需求,在生产管理、城市管理、社会治理等领域,提供更多数字化服务。”王宁表示。

[ 编辑: 运营BX01 ]

中国金融领域第一媒体

更多服务
友情链接

京ICP备11011451号-1

举报热线:(010)12377

举报邮箱:xinhua_ljzjr#ljzjr.cn(#替换@)

合作QQ:1447260813

中国金融时报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0 - 2018 ljzjr.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