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主页 > 中国 >

滴水穿石点绿成金 福建长汀持续推进水土流失治理

2019-05-14 05:06 来源:互联网 编辑:运营003
摘要: 
福建长汀持续推进水土流失治理 滴水穿石 点绿成金(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来自一线的蹲点调研) 雨润山林,马尾松漫山遍野,苍翠依旧,无患子的新绿夹杂其间,漫向远方。站在福建

  福建长汀持续推进水土流失治理

  滴水穿石 点绿成金(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来自一线的蹲点调研)

  雨润山林,马尾松漫山遍野,苍翠依旧,无患子的新绿夹杂其间,漫向远方。站在福建省长汀县河田镇露湖村的一处山头远眺,满目葱茏,绿色仿佛从未离开。

  若把时间坐标拉长,你会看到另一个长汀:赤岭荒山,难见草木,雨水裹挟红土,在山岭间划出道道“伤痕”……上世纪80年代,长汀水土流失面积占比高达31.5%,是我国南方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区域之一。

 

  山峦起伏依旧,河道蜿蜒不改,而今长汀面貌已然天翻地覆。巨变背后,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鲜活注脚,是绿色发展的拔节之声。

  昔与今的巨变

  即便只能从年长一辈的记忆中拼凑长汀以前的模样,其画面之暗淡,依然令人唏嘘。

  “到处是光秃秃的荒山,听不到鸟叫。”长汀县林业局原局长巫成火,儿时拎一个轮胎上山,就能从山头滑到山脚——类似大西北沙漠里的“滑沙”,居然成了这个南方山区男孩的游戏记忆。

  “山上红土裸露,一下大雨,雨水就卷着泥土从山上滚下。”作家北村在长汀县河田镇长大,至今也记不清到底经历了多少次洪水,“那是令人不安的记忆。”

  长汀处于我国南方红壤区。红壤土质疏松,且含沙量大,一旦地表植被遭到破坏,极易导致水土流失。由于人口稠密、燃料匮乏、采伐无度等等,长汀水土流失已历百年。据1985年遥感监测数据,全县水土流失面积多达146.2万亩。最为严重的地区,夏天阳光直射下,地表温度可达70多摄氏度,被当地人称作“火焰山”。

  支离破碎的,不仅是生态。

  “三天日头晒裂田,一场洪水黄泥田。”本世纪之初,种粮大户傅木清回家种地,遇到的头等难题就是水——头一年等水插秧,足足用了40多天,田怎么种?

  田里没水,山上没树。上世纪90年代,种树能手赖木生到河田镇的山头开荒栽果树,一看傻了眼——薄薄土层下尽是砂石,连草都没有,树怎么栽?

  贫穷与生态脆弱相伴而生,出路在哪?

  “用绿色赶跑贫穷!”长汀人开始了对百年水土流失的绝地反击。

  本世纪初,在习近平同志的亲自关心下,长汀水土流失治理被列为福建省为民办实事项目;2011年以来,习近平同志又多次作出重要批示,推动长汀水土流失治理迈向攻坚决胜阶段。

  滴水穿石。生态接力数十载,长汀的赤岭荒山之上,绿色开始顽强生长。

  如今,穿行于长汀,青山夹道,草木繁茂,目力所及之处,明显连片的水土流失地貌已难找寻。据统计,2000年至今,长汀的水土流失面积从105.66万亩下降到36.9万亩,水土流失率从22.74%降低到7.95%,低于福建省平均水平,森林覆盖率则由59.8%提高到79.8%。

  美与富的共赢

  作家北村,眼下成了长汀特色农产品的“代言人”,每日翻山越岭,追鸡赶猪,自称“寻宝”,其实寻的是“美味”——借助自己的网络人气和电商平台,让家乡山山水水中最生态的天然食材,走向全国。

  名气最大的自然是“河田鸡”,长汀特有,稀土带散养,肉鲜而韧。“要是没有长汀的生态变化,没有好山好水好树,河田鸡哪能大规模散养?”北村说。

  已近春播晚期,傅木清不紧不慢:“机插快,水也不愁,只要10多天,3000多亩的早稻秧苗肯定能移栽完。”

  这些年,山绿了,水多了,傅木清再也没为浇田发愁,自家流转的水稻种植面积扩至3000多亩,带动合作社成员种粮已超过6000亩。效益也水涨船高。过去单季稻,每亩最多产粮600斤,如今种上双季稻,一季稳稳1000斤以上。“如今的长汀,成了‘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当年哪能想象?”傅木清说。

  荒山披绿,凝结着长汀人的艰辛与汗水,如今,绿色开始回馈长汀。

  赖木生算得上是最早一批受益者。当年,县里鼓励承包荒山,赖木生最多时种了1300多亩果树,上世纪90年代年收入就超过30万元。

  头脑灵活的人,试着搞起林下经济。策武镇南坑村村民袁廷云,就在油柰林下套种起了西瓜。丰收头一年,袁廷云夜里跟妻子在家数钞票,边数边抹泪,“那时候哪里见过这么多钱!”

  绿的是荒山,鼓的是腰包。

  据统计,2012年以来,长汀全县新增经果林1.56万亩,新种植经济作物1.3万亩,如今仅油茶种植规模就达17.8万亩,产值超过1.6亿元。党的十八大以来,长汀累计脱贫3.5万人。去年12月,长汀成为福建23个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中首批实现脱贫摘帽的县之一。

[ 编辑: 运营BX01 ]

中国金融领域第一媒体

更多服务
友情链接

京ICP备11011451号-1

举报热线:(010)12377

举报邮箱:xinhua_ljzjr#ljzjr.cn(#替换@)

合作QQ:1447260813

中国金融时报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0 - 2018 ljzjr.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