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主页 > 中国 >

亚洲文化的开放包容应成全球治理的方向

2019-05-17 14:21 来源:互联网 编辑:运营003
摘要: 
中国历史研究院世界历史研究所副研究员邓超指出,亚洲文明能够让全世界借鉴的文化中,首要的就是“己所不欲勿

  亚洲文明对话大会从亚洲出发,能给全球治理带来什么样的借鉴?不少国际问题专家给出了积极的评价和期待。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东南亚及大洋洲研究所副所长张学刚在接受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专访时表示,亚洲能够在促进文明对话和文化相互理解交流中作出更大的积极贡献,探索出一条对话合作、协商共同发展的新路。这是本次大会对人类文明发展最大的启示。

  张学刚认为,此次大会的召开,是与亚洲地区的历史和现实发展以及国家态势密切相关的。在当前形势下,不同文化间的交流互鉴、互相学习有很大的紧迫性和必要性。“欧美一些国家存在的贸易保护主义、难民问题、恐怖主义等很多问题,根源都在于文明和文化间的交流和理解不够。”张学刚强调,亚洲作为历史积累深厚的地区,有开展文明对话很好的基础,从全球范围看,也能凸显出亚洲文明对话的积极效果。

  中国历史研究院世界历史研究所副研究员邓超指出,亚洲文明能够让全世界借鉴的文化中,首要的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儒家讲究“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犹太人特别看重摩西的《塔木德》,其中也有类似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表述。所以说,这是亚洲文明共有的精神。邓超说:“中华文化强调不要走极端,不要过于偏激。这在国际事务中同样适用。”

 

  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研究员董向荣认为,亚洲有40多个国家、1000多个民族,各种文化互相融合共存。亚洲面临的问题,实际上也是世界面临的问题。“如果亚洲各国在亚洲的各个文明之间,或者在亚洲的各个宗教之间,能够实现一个相对和平的、良性的互动,我想,世界应该也能够做到。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亚洲其实就是世界的一个缩影。”

  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研究员、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原副院长李文,比较了欧美与亚洲人民在文化背景上的差异。他说,生活在欧洲、北美的人民,大部分信仰一致,种族相近;而亚洲是“宗教的博物馆”“种族的博物馆”,自古至今,亚洲文明都有能力让不同民族和宗教共同相处。亚洲文明多元文化的共生模式,比西方单一文化下不同群体的共存模式,更能为全球治理和发展提供借鉴。在单边主义盛行的今天,亚洲文化的开放包容应该成为全球治理的方向。

  本报北京5月16日电

[ 编辑: 运营BX01 ]

中国金融领域第一媒体

更多服务
友情链接

京ICP备11011451号-1

举报热线:(010)12377

举报邮箱:xinhua_ljzjr#ljzjr.cn(#替换@)

合作QQ:1447260813

中国金融时报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0 - 2018 ljzjr.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