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主页 > 中国 >

习近平主席在圣彼得堡国际经济论坛全会上的致辞赢得与会人士

2019-06-08 09:12 来源:互联网 编辑:运营003
摘要: 
”“可持续发展是破解当前全球性问题的‘金钥匙’”……针对当前国际形势,习近平主席提出要推动共建“一带一

习近平主席在圣彼得堡国际经济论坛全会上的致辞赢得与会人士

第二十三届圣彼得堡国际经济论坛会场外迎风飘扬的各国国旗。  本报记者 白 阳摄

习近平主席在圣彼得堡国际经济论坛全会上的致辞赢得与会人士广泛赞誉——

  “大国领导人高度责任心的具体体现”

  本报记者 李 满 赵 成 殷新宇 张晓东

  仲夏时节,“波罗的海明珠”圣彼得堡迎来中国贵宾。当地时间6月7日下午,习近平主席出席第二十三届圣彼得堡国际经济论坛并在论坛全会上发表致辞,精辟阐述可持续发展中国主张。他指出,中国愿继续同各方携手努力,秉持可持续发展理念,体现人类命运共同体担当,倡导多边主义,完善全球治理,共同促进地球村持久和平安宁,共同创造更加繁荣美好的世界。

  每个人、每个国家都要为全人类的命运负起责任

  “放眼世界,可持续发展是各方的最大利益契合点和最佳合作切入点。”“可持续发展是破解当前全球性问题的‘金钥匙’”……针对当前国际形势,习近平主席提出要推动共建“一带一路”同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协同增效。

习近平主席在圣彼得堡国际经济论坛全会上的致辞赢得与会人士

  6月7日,第二十三届圣彼得堡国际经济论坛会场里,俄罗斯读者正在阅读《俄罗斯报》与人民日报的合作版面。

  本报记者 屈 佩摄

  在俄中友协副主席萨纳科耶夫看来,“习近平主席在圣彼得堡国际经济论坛上强调可持续发展,是大国领导人高度责任心的具体体现。”“人们往往会忽略,生态环境已经承受了太大压力。大国领导人在高端平台上倡导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萨纳科耶夫认为,习近平主席提出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正是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精神——每个人、每个国家都要为全人类的命运负起责任,都要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观念,努力践行可持续发展。

  多次访华的俄罗斯国家杜马(议会下院)议员尼古拉·阿列费耶夫表示,当今世界发展愈发不平衡,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制定十分必要,有助于提高全世界人民的共同福祉。“习近平主席提出推动共建‘一带一路’同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协同增效,体现了中国的作为与担当。”

  《俄罗斯报》社长帕维尔·涅戈伊察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指出,在世界贸易形势日益复杂的情况下,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具影响力的经济体之一,致力于将自身发展寓于全球发展,在同各国良性互动中实现普惠共赢,格外具有现实意义。

  “中国是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中坚力量”

  如何满足各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携手开辟崭新的可持续发展之路?习近平主席提出三点主张: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合力打造开放多元的世界经济;坚持以人为本,努力建设普惠包容的幸福社会;坚持绿色发展,致力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丽家园。

  俄罗斯极地开发协会代表阿列克谢·罗格诺夫对习近平主席在致辞中引用俄罗斯作家的名言“美能拯救世界”印象深刻。他认为,习近平主席在致辞中阐释了对世界局势的观察和思考,强调了可持续发展理念。“中国为世界的可持续发展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中国是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中坚力量。”

习近平主席在圣彼得堡国际经济论坛全会上的致辞赢得与会人士

第二十三届圣彼得堡国际经济论坛上,参会代表热烈鼓掌。

  本报记者 白 阳摄

  “中国倡议和呼吁是真正为了人类谋福祉。”俄罗斯犹太自治州投资代表处基金会总裁米哈伊尔·尤尔金说,习近平主席始终呼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立更加公正的国际经济秩序、促进经济发展,这一系列倡议都是为了人类社会的和平、发展与繁荣。

  日本国际协力银行总裁前田匡史对中国所提倡的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深有感触。他对记者表示,“以日中第三方市场合作的视角看待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我们相信这一倡议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有助于加强日本与欧亚大陆的联系。”日本国际协力银行前不久在北京与中国国家开发银行共同举办了中日第三方市场金融合作论坛。

  俄罗斯联邦委员会(议会上院)议员伊戈尔·莫洛佐夫对本报记者表示,习近平主席的致辞令他印象最深的部分是中国将采取的一系列减贫措施:“习近平主席在致辞中提到,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是各国政府的首要任务。中国说到做到,为民众创造了很多高质量的工作岗位,发展高附加值的制造业,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民众的福利也不断提高。”

  “中国在践行可持续发展理念方面率先垂范”

  作为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负责任大国,中国始终坚定不移履行可持续发展承诺,取得了世人公认的成就。

习近平主席在圣彼得堡国际经济论坛全会上的致辞赢得与会人士

  第二十三届圣彼得堡国际经济论坛上,一名参会人员在体验机器人咖啡师制作的“手冲咖啡”。

  本报记者 白 阳摄

[ 编辑: 运营BX01 ]

中国金融领域第一媒体

更多服务
友情链接

京ICP备11011451号-1

举报热线:(010)12377

举报邮箱:xinhua_ljzjr#ljzjr.cn(#替换@)

合作QQ:1447260813

中国金融时报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0 - 2018 ljzjr.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