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主页 > 中国 >

“有层次,无淘汰” “后掐尖”时代什么是好学校

2019-06-17 07:47 来源:互联网 编辑:运营003
摘要: 
原题:“后掐尖”时代什么是好学校 陈爱玉:有层次、无淘汰,让学生享受心灵的自在 什么是好教育?什么是好学校? 这不仅是教育专家思考的问题,也是很多家长在思考的问题。

  原题:“后掐尖”时代什么是好学校

陈爱玉:有层次、无淘汰,让学生享受心灵的自在

  什么是好教育?什么是好学校?

  这不仅是教育专家思考的问题,也是很多家长在思考的问题。

 

  在几年前,这个问题似乎很好回答:升学率越高的学校就是越好的学校。在这种观念下,好学校想尽办法寻找好学生,家长想尽办法把孩子送入好学校,于是一个教育怪圈形成了,家长择校——学校掐尖——学校之间不均衡——家长更强的择校愿望……

  这个怪圈带来的是负担过重的孩子、焦虑过度的家长和异化了的教育。

  现在,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这个怪圈正在断裂,断裂的关键点就在阻断学校掐尖这一环节,小学直升初中、九年一贯制、集团化办学……好学校不再是好学生的“收割机”,越来越多的孩子在家门口就能上好学校。

  应该说,我们的教育已经进入了“后掐尖”时代,那么现在还是那个问题,当学校不再“掐尖”了,好学校的标准有没有改变?什么样的学校能称为好学校、什么样的教育才是好的教育?

  近日,在北京市东城区委教工委、东城区教委举办的北京市第一七一中学陈爱玉校长办学实践研讨会上,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采访了陈爱玉及专家和教师,试图探寻这个问题的答案。

  教育的根本目的不是淘汰而是成长

  在“掐尖”最为疯狂的那些年,有人曾经这样评价所谓的好学校,“勺子长铲子短”。

  北京市教委副主任李奕多次指出,北京市当前进行的改革,就是要学校更加关注自己“加工”学生的能力而不是如何“捞”学生的能力,也就是不能再当长“勺子”,而是要当好“铲子”。

  那么怎么才能当好这把“铲子”呢?

  “‘掐尖’时代逐渐远去。相对应的是学生情况千差万别,基础和能力参差不齐。面对这样的现实,我们的做法是‘有层次、无淘汰’。”陈爱玉说,所谓的参差不齐,无非就是学生基础和能力的不同,但是这些是可以改变的。

  可以把陈爱玉所说的“有层次、无淘汰”分为两个部分来解读。第一是“有层次”,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因材施教。

  “学校有‘三优’目标,就是要让‘优秀生更优’‘普通生成优’‘潜质生向优’。”陈爱玉说。

  据了解,学生入学后会接受一个微观调研,学校要对每个学生的家庭情况、特长爱好、学习态度、学习成绩等有个大致的了解。

  有了摸底,有了培养目标,体现在具体教学中的学案课案就是不同数量的“星”题。对于那些课上可能会“吃不饱、喝不足”的优秀学生,学校提供五星、四星题让他们做。而大多数学生只要掌握三星的题目,达到“应知应会”。当然,如果想“跳一跳”,四星五星的题就是现成的“挂得更高的果子”。

  而对那些没有形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学生,每个班都会把他们编作一个小组,由专门的任课老师辅导,关注他们在整个学习中的表现,出现问题及时跟班主任老师进行沟通,班主任老师也会及时与学生的家长进行沟通,这样构架起一个家长学校学生老师互相之间协调沟通的途径,帮助学生向优改变。

  而现在的学校还有个特殊群体,比如家庭离异学生等,在这里会为他们建立心理档案册,对他们学习生活进行密切关注。“有一个初三学生,父母经常闹矛盾,闹到激烈的时候谁都不管孩子,放了学没地方去。”陈爱玉说,“这样的孩子就是我们一七一的孩子。班主任是一直将他带在身边的。”

  第二个部分是“无淘汰”。

  改革之前,学校的荣誉感来自哪里?“是升入北大、清华的人数”。那么这些学校的通常做法是这样的:为了保证有20人考上北大或者清华,会动员50人去报考。

  当学校的眼睛都盯着顶尖的那几个学生,其他人都成了“陪绑”的,教育约等于淘汰。

  对于“有层次、无淘汰”,国家总督学顾问陶西平这样解读,“是不是把一个孩子教好了,首先看是不是让这个孩子比原来变得更好了”。

  课程丛林引领学生实现梦想

  “要实现‘有层次、无淘汰’除了有全体教职员工在观念上的认同外,还要有操作的‘路径’和‘施工图’。”陈爱玉说。

  一七一中学把自己的课程体系称为“丛林课程”,其中,国家课程是“主食和主菜”,校本课程是“配菜和甜点”。

[ 编辑: 运营BX01 ]

中国金融领域第一媒体

更多服务
友情链接

京ICP备11011451号-1

举报热线:(010)12377

举报邮箱:xinhua_ljzjr#ljzjr.cn(#替换@)

合作QQ:1447260813

中国金融时报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0 - 2018 ljzjr.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