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主页 > 中国 >

青蒿素耐药?屠呦呦团队:3日疗程在部分地区正丧失疗效

2019-06-17 21:53 来源:互联网 编辑:运营003
摘要: 
6月16日晚间,新华社发布一则关于屠呦呦团队“重磅新闻明天发布”的新闻引发外界期待。

  青蒿素耐药?屠呦呦团队回应:3日疗程在部分地区正丧失疗效

  6月16日晚间,新华社发布一则关于屠呦呦团队“重磅新闻明天发布”的新闻引发外界期待。6月17日早间,谜团揭晓:针对近年来青蒿素在全球部分地区出现的“抗药性”难题,屠呦呦及其团队经过多年攻坚,在“抗疟机理研究”“抗药性成因”“调整治疗手段”等方面取得新突破,于近期提出应对“青蒿素抗药性”难题的切实可行治疗方案。

  同时,据新华社报道,屠呦呦团队还在“青蒿素治疗红斑狼疮等适应症”、“传统中医药科研论著走出去”等方面取得新进展,获得世界卫生组织和国内外权威专家的高度认可。

  6月16日深夜,屠呦呦团队成员、中国中医科学院青蒿素研究中心研究员王继刚在接受澎湃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重磅新闻是“关于青蒿素耐药性方面”。

  而实际上,早在4月25日,也就是第12个世界疟疾日,中国中医科学院青蒿素研究中心和中药研究所的科学家们在国际权威期刊《新英格兰医学杂志》(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影响因子79.260)发表文章,王继刚作为主笔,同屠呦呦等5位专家携手,基于青蒿素药物机理、现有的治疗方案、耐药性的特殊情况和原因、以及药物价格等诸多因素,从全局出发,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应对"青蒿素抗药性"的合理方案。

  那么这一成果是否和该文章有关联?王继刚对澎湃新闻表示,“就是那篇的后续详细报道。”针对网络刷屏的“突破成果”这一说法,屠呦呦团队另一名成员、中国中医科学院研究员廖福龙6月17日也表示,“我们自己内部的评价认为,这是一个进展”。

青蒿素耐药?屠呦呦团队:3日疗程在部分地区正丧失疗效

  传统中医送给世界的礼物

  2015年10月5日,2015年度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颁发给了中国的屠呦呦教授,这是中国科学家第一次获得诺贝尔科技类奖项。该奖项是为表彰屠呦呦及其团队发现的青蒿素在世界抗击疟疾斗争中做出的伟大贡献。

  疟疾则是由一种叫作疟原虫的寄生虫引起的传染性疾病,也俗称“打摆子”,通过受感染的蚊子叮咬进行传播。这种寄生虫在人体的肝脏中繁殖,然后感染破坏血红细胞,不断繁殖、破坏。在所有热带病中,受疟疾威胁的人数与发病数最多,居世界卫生组织重点研究的六大热带病的首位。

  迄今,受疟疾威胁人口达30余亿人,年发病人3亿-6亿人。在治疗方面,17世纪欧洲使用金鸡纳树皮,19世纪推广奎宁,1945年氯喹则成为抗疟首选药物。而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开始出现抗氯喹的恶性疟原虫,并迅速在全球蔓延,氯喹逐渐失去原有疗效。

  1967年,中国决定将防治疟疾药物研究(代号523)作为国家的紧急战备任务,发动全国相关部门共同攻关。1969年1月,523办公室商请原卫生部中医研究院(现中国中医科学院)参与抗疟药物研究,屠呦呦被院所领导确定负责组建课题组,时年,屠呦呦39岁。

  最终,屠呦呦从《肘后备急方》“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得到启迪。据中国中医科学院官网介绍,通过对确定其正品、药用部位、采收季节,尤其是提取方法的反复研究,终于1971年发现中药青蒿叶子的乙醚提取中性部分(简称“醚中干”)对疟原虫有100%抑制率;1972年夏,经批准试用于30例临床,全部有效。

  与此同时,屠呦呦及其课题组继续对“醚中干”进行分离优化,1972年11月得到抗疟有效单体,命名为青蒿素。随后的化学和临床研究表明,青蒿素不同于氯喹,是不含氮、而有双氧桥的新型抗疟化合物,具有“高效、速效、低毒”的优点。1986年,“青蒿素”获得了中国新药审批办法实施以来的第一个一类新药证书(86卫药证字X-01号)。

  1973年为确证青蒿素结构中的羰基,又创制了在青蒿素结构中引入羟基的还原衍生物,即双氢青蒿素。

  2001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将青蒿素类为主的复合疗法(ACT疗法)向所有疟区国家推荐作为疟疾的首选方案,2010年全球采用ACT治疗的约1.8亿人,治愈率达97%。

  青蒿素类药物现已成为最有效、无并发症疟疾的一线治疗药物。据世界卫生组织2018年11月发布的《2018年世界疟疾报告》,2010年至2017年,各国共采购27.4亿个以青蒿素为基础的复方药物疗程,其中62%系公共部门采购;通过国家疟疾规划发放了14.5亿个以青蒿素为基础的复方药物疗程,其中14.2亿(98%)用于世卫组织非洲区域。

[ 编辑: 运营BX01 ]

中国金融领域第一媒体

更多服务
友情链接

京ICP备11011451号-1

举报热线:(010)12377

举报邮箱:xinhua_ljzjr#ljzjr.cn(#替换@)

合作QQ:1447260813

中国金融时报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0 - 2018 ljzjr.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