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主页 > 中国 >

试航半月 “雪龙2”号高分通过“初考”

2019-07-12 04:40 来源:互联网 编辑:运营003
摘要: 
新京报记者 王嘉宁 摄 中国第一艘自主建造的极地科考破冰船“雪龙2”号即将开启南极首航。吴刚:“雪龙2”号是世

  试航半月 “雪龙2”号高分通过“初考”
  总设计师吴刚表示,“雪龙2”号对中国极地科考是一场“及时雨”,对建造重型破冰船将更有信心

试航半月 “雪龙2”号高分通过“初考”

  吴 刚

  1978年3月出生,本科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于上海船舶及海洋工程研究所,2000年7月进入中船七〇八所工作,现任七〇八所民船部主任助理,研究员。担任“科学号”副总设计师,“向阳红01”“向阳红03”“东方红3号”“雪龙2号”等多型国内顶尖科考船总设计师。2015年曾参加中国第31次南极考察。

试航半月 “雪龙2”号高分通过“初考”

  昨日,上海,江南造船厂码头,“雪龙2”号总设计师吴刚站在刚刚交付的科考船前。新京报记者 王嘉宁 摄

  中国第一艘自主建造的极地科考破冰船“雪龙2”号即将开启南极首航。设计建造这样一艘全新的极地科考破冰船,历经整整十年。谈及它的诞生,中船集团第七〇八研究所科考船设计专家、“雪龙2”号总设计师吴刚说,“对于‘雪龙2’号,三门考试(常规试航、科考试航、破冰试航)顺利完成一门,后面还有两门,希望最后的总分对得起逝去的老师张炳炎院士,对得起这么多人加在一起的十年寒窗。”

  “急需一艘更强大的极地科考船”

  新京报:我们为什么要建造一艘全新的极地科考破冰船?

  吴刚:“雪龙2”号诞生前,我国唯一一艘极地科考破冰船“雪龙”号已经服役多年,它是由集装箱运输船经过多次改装而成的。以“雪龙”号的破冰能力,只有等到夏季两极冰川大面积融化时,才能到达考察位置,而且即使是夏季,也无法深入北冰洋中心区。由于船型和航次任务原因,“雪龙”号的科考与破冰能力都不足以满足我们极地科考的需求,我们急需一艘更强大的极地科考船。

  我国在南极有中山站、长城站等科考站,未来可能还会建立更多的极地考察站,最迫切需要解决的就是,我们怎么去到那里。科考船除了具备抵达科考站这一运输功能外,它还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海洋研究平台,可以搭载很多科考设备,在海上进行长时间观测。这是我们一定要造一艘全新的极地科考船的原因。

  新京报:“雪龙2”号的设计方案是怎么确定的?

  吴刚:中国需要一艘新的极地科考船,这一想法早在2008年就已经酝酿成熟。当时,我也跟随我的老师——如今已故的张炳炎院士,参与到项目的策划中。2009年6月,国务院专题会议批准立项,正式启动“雪龙2”号极地科考船建设项目,并确定由国内外联合设计、国内自主建造。

  任何一项大工程都要经过严格的论证过程,因为要对船的功能定位、船型、排水量、造价估算等进行系统的认证,每次遇到新难点,或提出自主创新的要求,都需要有针对性地进行调整改进。到2012年,我们基本上构思出了“雪龙2”号的需求轮廓。根据这个需求,形成了中英文招标文件,最终确定由芬兰阿克北极公司和七〇八所对“雪龙2”号进行联合设计。

  新京报:国内外联合设计,当时是出于什么考虑?

  吴刚:主要考虑是在缺少实船经验和冰池硬件方面。国内没有设计破冰船所需的“冰池”,“雪龙2”号作为我国第一艘新型极地科考破冰船,有很多有中国特色的特殊要求,需要结合国外冰池的船型研发能力来进行探索。

  “雪龙2”号与一般可以批量建造的运输船不同,它是一艘极其复杂的“特种船”,各种功能都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来进行定制,所以我们一定要新造一艘船,而不是改造,更不能照搬国外已有的船型图纸进行建造。

  “最大难点是破冰与科考功能的兼顾”

  新京报:整个设计过程中,最大的难点是什么?

  吴刚:“雪龙2”号是世界首艘拥有双向破冰能力的科考船,整艘船最大的难点在于破冰与科考功能的兼顾。

  对于破冰来说,船艏的倾斜角在一定范围内越低越好,但“雪龙2”号也是一艘科考船,船艏倾斜角太低会导致航行的时候科考性能受到极大干扰。船艏压低会带来大量气泡,一些科考装备比如全海深多波束的表面是不允许受到气泡干扰的,否则扫测数据会不准确。

  经过大量实验,我们最后为“雪龙2”号的船艏找到了一个最佳平衡角度,首次在船前部采用箱型龙骨的船底结构,实现了船底重要声学设备避免气泡和碎冰影响与航行经济性之间的协调。这是决定船型最重要的一点,也是我们自己的一个专利设计。

  新京报:从一艘不够专业的极地科考船跃升到世界一流的极地科考船,主要体现在哪些细节?

[ 编辑: 运营BX01 ]

中国金融领域第一媒体

更多服务
友情链接

京ICP备11011451号-1

举报热线:(010)12377

举报邮箱:xinhua_ljzjr#ljzjr.cn(#替换@)

合作QQ:1447260813

中国金融时报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0 - 2018 ljzjr.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