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主页 > 滚动 >

机器人导航辅助 上海专家实现脊柱手术智能化、精准化

2019-04-12 14:43 来源:互联网 编辑:运营003
摘要: 
中国脊柱外科专家使用中国自主研发的骨科机器人使得脊柱外科手术智能化、精准化,并真正实现微创。

  中新网上海4月12日电(陈静 叶佳琪)中国脊柱外科专家使用中国自主研发的骨科机器人使得脊柱外科手术智能化、精准化,并真正实现微创。记者12日获悉,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脊柱外科沈洪兴团队已成功完成百例机器人导航辅助下的脊柱外科手术。

 

  沈洪兴当日接受采访时表示,机器人导航辅助下的脊柱外科手术使得高难度、高风险的脊柱外科手术变得更简单、更安全。这位专家告诉记者,在这100例手术中,可能伤及血管、神经等的内固定引起并发症几乎完全被避免。

  当日,仁济医院披露了沈洪兴团队在骨科手术机器人导航辅助下开展的胸腰椎畸形矫形减压植骨融合术。他们成功为一位73岁患者植入18枚椎弓根螺钉,奇迹般地将原来胸椎侧弯34度、腰椎侧弯56度的脊柱“拉直”了。术后第3天,患者就可下床行走。

  据了解,这位患者双下肢麻木、行走困难,被诊断为重度退变性侧弯后凸的。据介绍,对如此病例,传统手术方式需要植入24到26根螺钉。沈洪兴表示:“骨科手术有着看不见、打不准、拿不稳三大难题。”目前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技术虽然已经很成熟,但由于传统手术难度较高,对精准性有很高的要求,医生徒手置钉,稍有不慎椎弓根钉进入椎管便会造成严重的后果,风险较大。

  这位专家指出,骨科机器人则可根据事先录入的数据完成手术路径的规划,具备人类无法达到的高稳定性的“手”和高精准度的“眼”,可以帮助医生更精确引导椎弓根螺钉的植入,使得高难度的矫形更稳、更准。

  据了解,在骨科机器人辅助导航下,沈洪兴先为患者设计最佳置钉路线,术中,医生采用3D透视采集图像数据及精准规划导航,一次性精准地为患者置入18枚椎弓根螺钉。整个手术共耗时6个小时,比常规手术缩短了4小时,出血量仅150毫升。术后第三天,患者就可下床活动。

  据介绍,随着社会老龄化、年轻人长时间低头看手机等不良习惯,脊柱疾病患者日渐增多。沈洪兴说,不少患者在患病初期都采取“忍”的态度,来就医时,病情已十分严重。老年手术病人中,50%伴有椎管狭窄或脊柱侧弯畸形,手术难度与手术风险都比较高。

  2018年4月,仁济医院在华东地区率先引入“天玑”骨科机器人,并成立骨科机器人培训基地;目前,已成熟开展包括极重度颈椎病、胸椎韧带骨化、多节段腰突症、重度腰椎滑脱等在内的100例机器人导航辅助下脊柱手术,这个数量在中国各医疗机构中无出其右。

  沈洪兴介绍,在机器人的辅助下,该类脊柱手术时间大大缩短,有效控制了手术中的出血,减少了术中放射线暴露,从而显著减少了患者术中、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病人更安全,术后康复也显著加快。(完)

[ 编辑: 运营BX01 ]

中国金融领域第一媒体

更多服务
友情链接

京ICP备11011451号-1

举报热线:(010)12377

举报邮箱:xinhua_ljzjr#ljzjr.cn(#替换@)

合作QQ:1447260813

中国金融时报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0 - 2018 ljzjr.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