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主页 > 滚动 >

重庆黔江精气神:靠劳动改变贫困 小康路上不掉队

2019-05-24 15:11 来源:互联网 编辑:运营003
摘要: 
古往今来,无论是濯水,还是黔江,无论是商号、游摊,还是古镇居民、赶集的农民,都秉承着“天理良心”的训条

  上善濯水 清新黔江

  北纬30°,是地球上神秘地带。黔江,是神秘地带上的一块翡翠,镶嵌在武陵山脉腹地。在这里,你可以见识人猿揖别时代的红土湾老屋基洞旧石器遗址,追寻1400多年前的老石城,遐想因丹而兴的遥远盛景……在这里,你可以探寻刘伯承、邓小平、贺龙等的战斗足迹,感知红三军原政委万涛的大爱真情……在这里,你可以体验土家苗汉文化交融中的奇风异俗,欣赏中国清新清凉峡谷城的魅力风光……在这里,你可以见证“黔江精神”带来的变化与繁荣,感受国家卫生区、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区、全国综治“长安杯”城市等带来的文明与进步……

芭拉胡

芭拉胡

  神秘芭拉胡,魅力阿蓬江,清新黔江欢迎您。

  黔江精气神

  初夏,塞上邻鄂。松林村一组的菊花基地里,梯土上菊苗葱郁。在黔江,从金溪到金洞、从白石到石家,随处可见的风景,带着泥土的芬芳,讲述着既遥远又贴近的故事,呈现出黔江人民的精气神。

  脚下这片梯土,在当地人的记忆中,原本就是一个个岩窝窝。不过,时光之钟走过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一个人——“土家愚公”简旺超、人称简二先生以“一捧土一碗饭”的精气神,带领村民改土;土地承包后,带领儿孙改土,87个乱石坑成了22块梯土,在贫瘠的土地上,这里的人们刨出了温饱。

  “养儿不用教,酉秀黔彭走一遭。”这就是那个年代黔江极度贫穷的真实写照,一部反映黔江现状的专题片《穷山的呼唤》曾经震撼了许多人。

  那个年代,黔江人不等不靠,在这片土地上演绎了许许多多像“土家愚公”简旺超这样的传奇故事:悬崖峭壁上,土家人肩抬滑竿送专家勘测选址大河口电站;高山大盖上,土家苗汉儿女以人海战术“啃通”梅子关隧道,开凿出一条条天路……正是因为无数个“土家愚公”坚守苦干,告别苦熬,播种希望,黔江在八七扶贫攻坚中顺利跨越温饱线,于是有了“宁愿苦干、不愿苦熬”的“黔江精神”,更有了“北有临沂,南有黔江”的美誉,成就了“如果要写中国扶贫工作历史,一定少不了黔江”的佳话。

  “黔江精神”是什么?“黔江精神”就是脱贫精神,就是黔江人骨子里自强不息战贫困、坚毅笃定奔小康的精神。更是生活在白云深处的以土家族、苗族为主的20多个少数民族儿女敢向恶劣环境宣战的豪气,不等不靠、苦干实干的骨气,众志成城、追求美好生活的志气。

  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黔江人民以“黔江精神”为骨,挥动赶山鞭,不但要吃饱,还要过得好。2006年渝怀铁路竣工,2010年黔江武陵山机场开始试航,2012年渝湘高速公路全线通车……“铁公机”缩短的不仅是黔江与山外的距离,更缩短了向幸福出发的距离。

  进入新时代,黔江人民誓师“黔江精神再出发”,再次诠释了精神的力量是无穷的真谛。聚焦聚力“两不愁三保障”,以滚石上山、抓铁有痕的韧劲,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靠辛勤劳动改变了贫困落后面貌,于2017年一举摘掉“贫困帽”。

  简义相,简旺超的侄孙,菊花基地的业主,这位金融专业大学生,成为“黔江精神”的血脉传承人,在过去只种玉米土豆的高海拔山区种植杭白菊成功,带领村民致富奔小康。

  这,不仅是故事的传承,而是演绎了黔江人面对恶劣的自然环境,以“宁愿苦干,不愿苦熬”的“黔江精神”,一步步战胜贫困的故事。

  而今,黔江正按照摘帽后责任、政策、帮扶、监管“四不摘”的要求,弘扬深化“黔江精神”,构建起烤烟、蚕桑、中药材、经果林、特色蔬菜、羊肚菌等山地特色、立体农业发展模式,无数个如简义相一样的产业发展带头人,牵手贫困群众,用苦干的“精气神”在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中,书写着小康路上绝不让一个人掉队的新传奇!

  天理良心镇

  来到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濯水,往往惊叹于全长658米的风雨廊桥沧浪桥,或折服于恍若隔世的“苍天有眼”地质奇观,而古镇老街那刻着“天理良心”的古碑,更是让人肃然起敬。

  千百年来,濯水经历了无数风雨,积聚了巴楚文化的交融和久远的华夏文明。来自各地的商户,给我们留下了无数闪光的智慧和宝贵的人文遗产,“天理良心”道德碑便是其一。

  此碑原本在古镇对岸玉灵山上灵应寺的前殿,石碑一米见方,碑面楷书阴刻“天理良心”四个大字,笔法工整,苍劲有力。如今,灵应寺遗址上残存的山门门额楷书阴刻“玉灵山”,门柱刻楹联“玉宇无尘望去皆松风水月,灵山有路游来尽圣域贤关”;明心台刻有“卓哉此台,妙景天开,清清泉水,涤去尘埃,借兹明心,好入蓬莱”等诗文。灵应寺毁败后,镇上居民出于对古碑和天理良心的敬畏,将其移至老街,作为他们世代秉持笃用的信条。

[ 编辑: 运营BX01 ]

中国金融领域第一媒体

更多服务
友情链接

京ICP备11011451号-1

举报热线:(010)12377

举报邮箱:xinhua_ljzjr#ljzjr.cn(#替换@)

合作QQ:1447260813

中国金融时报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0 - 2018 ljzjr.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