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主页 > 滚动 >

五部委联合出手:黑色系产业变“绿色”!钢铁行业迎来“大变

2019-06-08 18:46 来源:互联网 编辑:运营003
摘要: 
巨大的产量也带来了巨大的污染,据测算,2017年钢铁行业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颗粒物排放量分别占全国排放总量的

  从生态环境部发布的中国空气质量改善报告看,我国大气污染治理任重道远。曾经作为重污染行业的钢铁业也在关注着“减排”。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钢铁生产国,粗钢产量约占世界总产量的一半。巨大的产量也带来了巨大的污染,据测算,2017年钢铁行业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颗粒物排放量分别占全国排放总量的7%、10%、20%左右。

  对此,今年4月,生态环境部等五部委联合印发《关于推进实施钢铁行业超低排放的意见》,要求全国的钢铁企业逐步改造,大幅降低排放水平。一个多月过去了,钢铁企业都有哪些行动?央视财经记者到江苏、河北等地进行了调查。

  钢铁业“超低排放”在行动

五部委联合出手:黑色系产业变“绿色”!钢铁行业迎来“大变

  在南京钢铁公司,记者见到了负责燃料供应的徐兴福。他告诉记者,南钢的煤炭储备常年在十万吨以上,而这些煤炭此前一直都是露天堆放的,不过今年8月底,厂里的20个煤筒仓就要全面投入使用了。

五部委联合出手:黑色系产业变“绿色”!钢铁行业迎来“大变

五部委联合出手:黑色系产业变“绿色”!钢铁行业迎来“大变

  南京钢铁联合有限公司燃料供应厂厂长助理 徐兴福:我们原来项目配套建设的料仓是露天堆放,容易造成粉尘,对周边环境有影响。将来项目建成以后,所有的陆地堆放的物料将全部转移到煤筒仓里面进行堆放。

五部委联合出手:黑色系产业变“绿色”!钢铁行业迎来“大变

  为了达到高炉全封闭、炼钢厂房全封闭、料棚全封闭的目标,南京钢铁公司的每一个生产环节几乎都在改造升级。企业负责人表示,这次计划在超低排放改造方面投入40亿元,虽然新发布的超低排放《意见》并没有强制性,但这样的投入,关乎企业的生死。

五部委联合出手:黑色系产业变“绿色”!钢铁行业迎来“大变

  南京钢铁联合有限公司副总裁 朱平:江苏现在在环保管控方面也不搞一刀切。基本上也是如果企业环保管得比较好,达到超低排放也是可以实现豁免或者减少停产。

五部委联合出手:黑色系产业变“绿色”!钢铁行业迎来“大变

  在环保要求更为严格的京津冀地区,记者来到了河钢集团邯钢公司的厂区,经过改造,这里看上去更像是一个钢铁花园。而新的脱硫脱硝技术,已经把烧结机的实时排放指标,降到了很低。

五部委联合出手:黑色系产业变“绿色”!钢铁行业迎来“大变

五部委联合出手:黑色系产业变“绿色”!钢铁行业迎来“大变

  河钢邯钢环保能源部部长 于敬校:比如二氧化硫,目前1号烧结机二氧化硫入口排放是1100多毫克/标准立方米,实时排放是3.0毫克/标准立方米。目前国家标准是180毫克/标准立方米,超低排放标准是35毫克/标准立方米,我们的水平已经达到了国家超低排放的标准。

  于敬校告诉记者,以二氧化硫为例,“钢铁行业超低排放意见”的要求,排放量不到过去的5分之一。这对企业的硬件设施和运营能力,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吨钢成本上涨超百元 成本压力倒逼企业转型升级

  对于钢铁企业来说,环保标准的提高,就意味着企业成本的上涨。那么,钢企又该如何应对发展带来的阵痛呢?

五部委联合出手:黑色系产业变“绿色”!钢铁行业迎来“大变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按照“钢铁行业超低排放意见”的要求,企业不仅需要在前期投入重金升级设备,后期还需要投入更多的运营费用。这使得钢铁的环保成本,从过去的每吨100多元,上升到每吨250元左右。不少钢铁企业负责人坦言,这让他们感到了一定的经营压力。

五部委联合出手:黑色系产业变“绿色”!钢铁行业迎来“大变

南京钢铁联合有限公司副总裁 朱平:投入以后,环保的运行成本是要上升的。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一些企业已经开始通过节能减排和产品结构调整,应对成本的上升。

五部委联合出手:黑色系产业变“绿色”!钢铁行业迎来“大变

五部委联合出手:黑色系产业变“绿色”!钢铁行业迎来“大变

  德龙钢铁有限公司总经理 刘国旗:成本很高,现在我们通过循环经济节能减排,我们目前的自发电率达到70%以上,这样能把我们的环保投入往回找补一下。

五部委联合出手:黑色系产业变“绿色”!钢铁行业迎来“大变

  河钢邯钢邯宝冷轧厂厂长 李耀强:从过去我们生产一些建材,逐步现在生产到钢铁的一些精品,包括汽车的面板、家电面板的生产提高了产品的档次。

五部委联合出手:黑色系产业变“绿色”!钢铁行业迎来“大变

业内专家表示,超低排放的压力,正在倒逼钢铁企业的转型升级。

五部委联合出手:黑色系产业变“绿色”!钢铁行业迎来“大变

[ 编辑: 运营BX01 ]

中国金融领域第一媒体

更多服务
友情链接

京ICP备11011451号-1

举报热线:(010)12377

举报邮箱:xinhua_ljzjr#ljzjr.cn(#替换@)

合作QQ:1447260813

中国金融时报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0 - 2018 ljzjr.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