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主页 > 滚动 >

1.6亿罚单阴云未散 长安福特5月份销量惨跌70%

2019-06-13 05:00 来源:互联网 编辑:运营003
摘要: 
(董湘依)被市场监管总局巨额罚款后,长安汽车随即回应称“对财务影响不大”,但云淡风轻的回应背后仍无法掩饰其

  中新经纬客户端6月13日电 (董湘依)被市场监管总局巨额罚款后,长安汽车随即回应称“对财务影响不大”,但云淡风轻的回应背后仍无法掩饰其惨淡的业绩困境。6月12日,长安汽车披露了5月份的产销快报,数据显示,今年5月,长安汽车的销量为11.3万辆,同比下滑34.7%;1-5月累计销量为68.36万辆,同比下滑32.9%。

1.6亿罚单阴云未散 长安福特5月份销量惨跌70%

长安汽车5月产销数据

  一直被视为 “利润奶牛”的合资品牌长安福特销量仍呈现加速下滑之势,今年1-5月,长安福特的销量比去年同期下滑70.2%。业内人士分析称,长安福特的产品矩阵处在竞争力弱势期,现售几款车型并没有充分满足当下市场需求;同时,长安福特还面临着豪华品牌下压,自主品牌上移的压力。另外,中国汽车销量整体疲软也进一步加剧了长安福特的销量跌势。

  此外,不容忽视的一点是,今年7月1日起,全国15个省份及直辖市将正式实施国六排放标准,部分地区还将跨过国六A直接实施国六B政策,目前部分国五及以下的车型已经无法上牌。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告诉中新经纬客户端,国六排放的影响对西南地区产生较大的影响,导致经销商库存压力骤增。而长安汽车的库存又居高不下,无疑对其销售业绩有较大程度的影响。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发布的2019年4月份汽车经销商库存调查结果显示,长安汽车的库存系数为3.4,是当月库存深度最高的品牌。而从5月份的经销商库存系数来看,长安乘用车的库存深度仍居于高位,排在广汽传祺、东风悦达起亚、东风雪铁龙、奇瑞之后。事实上,从2018年1月至今,长安汽车已有9个月排名库存深度位列榜单前三名。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指出,“5月份车市环境仍然比较低迷,受国五国六切换政策影响,经销商清库压力增大,进车更加谨慎。”目前,不少厂家和经销商还有大量的国五车型,需要在国五车型停止上牌之前集中出货,大量存货积压使车型销量受到明显抑制。

  中新经纬客户端注意到,此次重庆和四川也在国六排放地区之列,长安汽车的本土优势反倒变为“绊脚石”。

  根据长安汽车公布的5月产销数据,今年1-5月长安汽车累计销量为68.36万辆,同比下滑32.9%。合资板块仍是整体销量走低的主要原因,其中,长安福特5月销量为7418辆,同比暴跌70.2%;长安马自达同样不容乐观,5月销量为9522辆,同比下滑39.6%。

  另外,包括重庆长安、河北长安、合肥长安等中国品牌业务板块的销量也有不同程度的下滑。

  被罚1.6亿元

  长安汽车称“对财务影响不大”

  屋漏偏逢连夜雨,6月5日,市场监管总局网站通报称,对长安福特实施纵向垄断协议依法作出处罚决定,处以罚款1.628亿元。

  市场监管总局指出,2013年以来,长安福特在重庆区域内通过制定《价格表》、签订《价格自律协议》以及限定下游经销商在车展期间最低价格和网络最低报价等方式,限定下游经销商整车最低转售价格,违反《反垄断法》关于禁止经营者与交易相对人达成限定向第三人转售商品最低价格的垄断协议的规定。

  6月5日下午,长安福特在其官方微博发布回应称,充分尊重并坚决执行国家相关部门就此次反垄断调查所做出的处罚决定,公司已采取行动与经销商一起规范区域销售管理。

  至于处罚对公司的影响,长安汽车称,“因长安福特已在 2018 年,根据国家监管部门的规范性要求,就上述行为可能导致的风险成本进行了预提,故本次处罚对长安福特和长安汽车 2019 年财务影响不重大。”

  云淡风轻的回应背后,仍无法掩饰其惨淡的业绩困境。根据长安汽车2018年年报,长安汽车全年营业收入约为663亿人民币,同比减少17.14%;全年净利润为6.81亿元,同比减少90.46%。对于业绩下滑的原因,长安汽车解释为“来自合营企业的投资收益下降所致”。

  这种业绩颓势一直延续至2019年一季度,长安汽车一季报显示,第一季度营收额为160.08亿元,同比下滑20%;净利润亏损为20.96亿元,同比下跌250.62%。截至2019年一季度末,长安汽车的净利润已经连续15个月下滑。

  值得注意的是,在173家A股上市车企中,长安汽车去年凭借28.73亿元的政府补助排在第二位,也是三甲中唯一政府补助高于净利润的上市公司。

1.6亿罚单阴云未散 长安福特5月份销量惨跌70%

长安汽车睿骋 中新经纬摄

  有业内人士指出,过度依赖合资企业、自主产品缺乏竞争力、品牌溢价能力低、产品质量的短板等问题,是长安汽车出现亏损的根本原因。

[ 编辑: 运营BX01 ]

中国金融领域第一媒体

更多服务
友情链接

京ICP备11011451号-1

举报热线:(010)12377

举报邮箱:xinhua_ljzjr#ljzjr.cn(#替换@)

合作QQ:1447260813

中国金融时报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0 - 2018 ljzjr.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