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主页 > 滚动 >

夜市“线上重生”:夜宵不打烊 商家凌晨迎来用餐高峰

2019-07-27 09:00 来源:互联网 编辑:运营003
摘要: 
张胡李的招牌龙虾大份卖265元…… 如今,小龙虾霸占各大夜宵摊,放眼望去外卖平台上都是小龙虾的身影。往前推几

  骑手一晚跑出20单,吃货在家吃遍网红店,烧烤店凌晨迎来用餐小高峰

  夜市“线上重生”,互联网拉长了杭州的夜

夜市“线上重生”:夜宵不打烊 商家凌晨迎来用餐高峰

吴山夜市上的小吃摊。

  出了梅的杭州,已进入高温炙烤模式。夜,却未因此而平静。

  半夜11点,城西银泰城已经关了门。购物中心广场昏暗的灯光下,周志利坐在长椅上刷手机,叮咚,单子来了,他三步并作两步,一口气跑上三楼,从绿茶的取餐区拿到打包好的外卖。10分钟后,在矩阵国际写字楼里加班的小何吃上了烤鱼。

  这个点,沿着余杭塘路一直往西,在网红夜宵店老纪蚝宅的门前,吃货们依旧排着长龙,只为了一锅高压锅生蚝。直到凌晨四点,店员们终于得空,坐下来一起吃了顿外卖海底捞。

  熬着最深的夜,吃着最美味的夜宵。

  河坊街、胜利河美食街……除了这些经典的夜市步行街,年轻人还爱上了手机里的“夜市”。有了互联网,大家去犄角旮旯处寻觅低调藏匿的美食;在外卖中,点一份几公里外的美食。

  热气腾腾的夜间消费背后,杭州新商业活力被不断激发。就拿吃来说,在饿了么口碑夜间餐饮消费活跃度城市排名中,杭州位列第二,仅次于魔都上海。在美团平台上,今年上半年,杭州夜间外卖订单同期上升45.6%,排名浙江第1位。

  夜宵不再是闹市区人的福利

  外卖让吃货家里吃网红夜宵

  时间回到七八年前,王小胖还在二字头的年纪,那会儿以他为典型代表的男同胞们是这样“拷位儿”的:“先赶到女朋友公司附近吃个饭,再转场去保俶路上的酒吧,最后在附近的渝香隆吃夜宵,如果不去酒吧,就去新远看电影,再去河东路上吃烧烤。”夜宵吃完,王小胖依依不舍地打车把女朋友送回家,自己再打车回来。

  “女朋友当时租在滨江,但是好吃好玩的地方都在主城区,一个晚上,光来回打车费就要一百多块钱。”回想起来有点肉痛的王小胖记忆犹新。那两年,除了保俶路、河东路,自己打卡的著名夜宵地还有胜利河美食街、黄龙大排档、舟山东路、滨江垃圾街、百井坊巷……

  如今,有的夜宵地因为城市建设,有的因为环境整治,陆续关掉了,而更多的是,人们消费习惯转变了,存在方式发生了变化。

  夜宵不再是闹市区吃货的福利。人们发现,那些网红夜宵店在杭州四处开花,外卖让懒得出门的吃货,享受了在家饕餮的机会。

  近日,口碑饿了么发布的“杭州夜经济大数据”显示:在外卖等新消费的拉动下,滨江区、余杭区等“非中心地带”的夜经济正在“弯道超车”,区域内外卖消费增长更胜市中心区域。

  尽管江干区、西湖区以及下城区等中心城区仍是杭州“夜猫子”集中地,超5成的消费发生在这里,但淳安、建德等线下夜消费较弱区域,也开始了追赶。饿了么数据显示,在夜宵订单中,淳安、建德和萧山居民是对夜间外卖业务偏好度最高的三个区县。

  线上夜宵不打烊

  杭州人后半夜消费增50%

  俗话说“好汉不赚六月钱”,眼下这几天却是外卖小哥周志利一年当中最忙的时候:早上9点上线,常常要忙到凌晨2点才能收工。

  “晚上凉快,而且路上行人少,比平时白天跑得要快,一单还能多加2块钱补贴。”周志利是90后,七八年前从老家安徽来到杭州,三年前加入美团。他告诉记者,自己一天平均能接到40多单,这其中夜宵跑20单左右,占了将近一半。而像他这样跑夜宵的骑手,在他所在的站点里就有将近30个人。

  “在2017年,夜宵单最多到半夜12点,到了2018年,我们都得跑到凌晨2点,忙得停不下来。”周志利和他的小伙伴现在采用轮班制,一部分人12点下班,剩下的凌晨2点下班 ,确保这样大家都能有足够的时间休息。他告诉记者,一个明显的感受是,这两年,夜宵外卖逐年增多,战线越拉越长。

  “今年以来,基本上每到0点都会有一个用餐小高峰,客流量仅次于7点的晚餐那波。而相比去年,也能明显感受到大家想吃得更好,也玩得更晚了。“据杭州某烧烤店主李老板介绍,其管理的烧烤品牌在杭州有四家门店,每年五月到十月是消费旺季,会从下午5点营业到第二天清晨5点。

  如今,李老板的烧烤店仅饿了么等外卖平台就能销售近万串,销量同比增长超9成,而人均消费也较去年同期上涨了17%。

[ 编辑: 运营BX01 ]

中国金融领域第一媒体

更多服务
友情链接

京ICP备11011451号-1

举报热线:(010)12377

举报邮箱:xinhua_ljzjr#ljzjr.cn(#替换@)

合作QQ:1447260813

中国金融时报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0 - 2018 ljzjr.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