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主页 > 区块链 >

区块链破除支付行业痛点

2019-04-03 14:29 来源:互联网 编辑:运营003
摘要: 
“互联网对金融的改变不仅体现在产品创新和业务创新上,更重要的是体现在重构金融结构和金融生态上。”日前,中央财经大学金融法研究所所长、北京互金协会首席经济学家黄震

“互联网对金融的改变不仅体现在产品创新和业务创新上,更重要的是体现在重构金融结构和金融生态上。”日前,中央财经大学金融法研究所所长、北京互金协会首席经济学家黄震在2019第五届金融315论坛上表示,如今的金融生态以金融消费者为中心重构金融服务体系。

金融消费者如何定义?企业是金融消费者吗?此概念法律尚未明确界定。对此,黄震提出5点看法,第一,需依据法理的“权利义务平衡说”界定消费者的权利边界概念。第二,他人的合法权利是消费者维权的边界。第三,消费者维权必须遵守法律规定。第四,通过合理监管弥补法律的不完备。第五,金融消费者的正确保护方式不是通过立法,而是需要培养成熟理性的金融消费者。

相关专家表示,金融消费者在金融市场的发展中固然重要,但金融市场的发展也离不开金融机构的日益改进和完善。随着金融科技的兴起,大数据在提升金融机构风险量化能力中的作用日益凸显,比如新的风控模型、线上获客、智能面签工具等都提升了金融机构服务消费人群的能力。

尤其是以区块链为代表的金融科技助力了金融机构发展。麦肯锡在其研报中称,“区块链是继蒸汽机、电力、信息和互联网科技之后,目前最有潜力触发第五轮颠覆性革命的核心技术。” 全球区块链商业委员会的调研报告称:“全球40%的机构投资者认为,区块链技术是互联网之后最重要的创新。”

“通过引入一系列创新技术,区块链能够解决数据存储与应用中无法共享、易伪造和篡改、无法溯源以及高成本等问题,创建了人与人、人与数据之间的取信机制。因此,它能极大地缓解金融行业中广泛存在的信息不对称、中介机构的中心化与信息孤岛等难题。”德方智链金融研究室主任、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高级研究员袁东阳表示。

据了解,金融机构之间的对账、结算、清算的成本较高,涉及多重手工流程,导致用户端与金融机构中后台业务端产生高昂的支付费用,也使得小额支付业务难以开展。

“而区块链具有简化性、实时跟进的特点,能有效解决支付业务的弊端。区块链的引入实现了汇款秒到账、交易信息时刻共享、交易过程实时追踪、银行实时销账等,使交易效率大为提升,并降低了交易成本及风险。”袁东阳说,由于上述明显优势,区块链在金融行业中的应用日新月异,已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供应链金融、支付、资产证券化、票据、征信和风险管理等传统业务中。

中国信通院发布的《金融区块链研究报告》显示,在中国全部区块链创业项目中,金融类占比最高,达到了42.72%。招商银行年报显示,2018年累计申报金融科技创新项目931个,其中304个项目已投产上线。在众多的金融科技应用中,“粵港澳大湾区贸易金融区块链平台”和“基于区块链的产业互联网协作平台”已经落地。

近日在博鳌亚洲论坛“金融科技的机遇与挑战”分论坛上,中国银联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邵伏军表示,区块链对于支付行业的影响十分明显,支付机构也推出了基于区块链技术的业务和产品。他介绍,去年8月,中国银联与中国银行推出了基于区块链技术的跨境汇款业务,目前还在推进中。

业内人士称,先前,在跨境支付中,高昂的手续费及漫长的转账周期一直是难以绕开的痛点。而在区块链与跨境支付融合后,不再依赖于传统的中介提供信用证明和记账服务,任何金融机构均能利用自身网络接入系统实现收付款方之间点对点的信息传输,不仅节省了第三方机构庞大的服务器费用和维护费用,还能精简业务流程,降低银行和客户的业务成本。与此同时,区块链的应用也提高了跨境转账速度,实现实时转账,而且因系统每个节点均存储了一套完整的数据拷贝,即使多个节点受到攻击,整体系统也仍能确保安全。

但区块链技术只是一种工具,并非万能,其存在的风险和挑战同样值得关注。区块链专家洪蜀宁表示,目前,在国内,各大银行由于监管合规要求,技术上均采用无币的联盟链方式,在场景选择上相比国外有一定局限性,而且由于采用无币区块链,很难设计出好的激励机制,因此区块链应用的推广存在困难。

[ 编辑: 运营BX01 ]

中国金融领域第一媒体

更多服务
友情链接

京ICP备11011451号-1

举报热线:(010)12377

举报邮箱:xinhua_ljzjr#ljzjr.cn(#替换@)

合作QQ:1447260813

中国金融时报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0 - 2018 ljzjr.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