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主页 > 区块链 >

金融供给侧改革应以满足实体经济需求为导向

2019-04-26 06:05 来源:互联网 编辑:运营003
摘要: 
□杨成长■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是为了大力发展金融行业,不是为了金融机构的简单做大做强,不是为了扩大金

金融供给侧改革应以满足实体经济需求为导向

  □杨成长

  ■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是为了大力发展金融行业,不是为了金融机构的简单做大做强,不是为了扩大金融市场的规模,而是要彻底解决金融供给不能满足实体经济需求的结构性失衡问题,要根据我国实体经济转型发展的需要,大胆革新金融市场的运行模式,全面提升金融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和效率。

  ■要坚决树立超前发展保险市场,才能为资本市场长期稳定发展创造条件的金融市场结构性改革指导思想,要通过税收政策和相关措施,推动居民金融资产由银行存款转化为各类保险资产,形成银行筹集短期资金和各类保险筹集长期资金并存的格局,彻底解决我国金融市场严重缺乏长期资金和风险投资资金来源的问题。

  ■推动我国金融市场从以不动产为基础转向以动产为基础,推动建立适应科创引领型实体经济发展模式的金融市场体系,是我国金融市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基本方向。目前,正在推出的科创板正是我国发展动产要素金融市场的重要举措。

  习近平总书记有关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的重要论述,既突出了金融是国家重要的核心竞争力,金融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金融制度是经济社会发展中重要的基础性制度;又强调了金融市场是服务实体经济的基本工具,要以有效服务实体经济作为基本发展宗旨。

  习近平总书记有关推进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指导思想,改变了我们总是从金融市场内部看问题的思维习惯,要把金融市场作为金融供给侧,把企业和居民作为金融需求侧,要从金融市场提供的产品服务能否满足和适应企业以及居民金融需求的角度去寻找改革创新的思路。推进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心要放在供给侧,评价改革成效的标准要放在需求侧。金融市场改革成效如何,发展得好不好,主要应该由企业和居民来评判,而不是由金融市场和金融从业者的自我评价决定。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是为了大力发展这个或那个金融行业,不是为了金融机构的简单做大做强,不是为了扩大金融市场的规模,而是要彻底解决金融供给不能满足实体经济需求的结构性失衡问题,要根据我国实体经济转型发展的需要,大胆革新金融市场的运行模式,全面提升金融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和效率。

  金融供给与企业需求之间存在五个不匹配

  我国实体经济的主要部门是企业和居民。从企业角度看,尤其是民营企业和中小微企业角度看,目前我国金融市场供给侧结构性问题,主要表现在金融供给和企业需求存在五个方面的不匹配。

  一是金融市场提供的资金在期限上与企业需求不匹配。目前银行所提供的主要是期限为一年期以下的贷款,而大部分企业需要的是用于扩大生产和设备更新的中长期资金。根据不完全调查,目前中小企业中有近40%的长期资金得不到满足,需要通过银行滚动贷款来实现。企业需要的是三年到五年期的资金,银行只能提供一年期贷款。由于银行在授信额度内需要先还后贷,于是企业在资金用到十个月左右时,就得考虑如何筹集资金还款续贷。但是贷款资金已经投入到生产和投资过程中去了,为了实现先还后贷,企业只得高息拆借过桥贷款。如果银行再调整信用额度,或者降低抵押资产价值,缩小贷款规模,企业就会出现流动性困难,甚至导致破产。

  二是融资成本和企业资产收益率不匹配,超出了企业正常的承受能力。调查表明,相当一部分民营企业的融资成本超过了企业的总资产和净资产收益率。即使名义贷款利率不高,但是加上担保费,以及资产被抵押无法处置和流动的成本,中小企业的实际融资成本也要远高于名义贷款利息。由于银行获得的利息收入比所有者获得的净资产收益率还要高,造成社会上存在着中小企业普遍为银行打工的说法。

  三是融资方式和企业优化财务结构的需要不匹配。企业需要扩大股权融资,金融市场只能提供短期债务融资。股权融资条件过高,方式过分单一。大部分企业除了靠利润滚存外,资本金无法获得补充,导致债务融资过度,杠杆过大,经营风险累积过高。

  四是金融机构放贷要求的抵押物和企业的资产现状不匹配。目前,我国金融市场对中小企业提供的融资方式既不是直接融资,也不是间接融资,而是担保融资。这意味着,企业既需要承担利息成本,还需要承担各类资产被抵押,无法自我处置的潜在成本。并且由于银行只认不动产担保物,那些缺乏不动产的现代服务业和数字产业类企业就很难通过银行获得贷款。

[ 编辑: 运营BX01 ]

中国金融领域第一媒体

更多服务
友情链接

京ICP备11011451号-1

举报热线:(010)12377

举报邮箱:xinhua_ljzjr#ljzjr.cn(#替换@)

合作QQ:1447260813

中国金融时报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0 - 2018 ljzjr.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