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主页 > 区块链 >

以实业心态做金融科技,数据智能深度服务私募产业链

2019-05-15 05:22 来源:互联网 编辑:运营003
摘要: 
◎记者何思国时科技董事长张群革“真实准确的数据是投资的基石,有了数据,后面的分析、评价才有了支撑。”近

  “真实准确的数据是投资的基石,有了数据,后面的分析、评价才有了支撑。”

  

  近年来,金融科技热潮吸引了一批又一批的探索者,运用在投资领域的新科技、新技术更是层出不穷,但此探索过程绝非易事,需经过时间的打磨与沉淀。

  “做投资领域金融科技必定是有情怀的人,因为这是一个高难度、高要求又错综复杂的垂直细分领域,建立核心竞争优势需要长期而艰巨的历程。”上海国时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下称“国时科技”)董事长张群革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专访时表示。

  张群革认为,金融科技有接近实业的特性,要“以实业心态做金融科技”。

  金融科技企业五大生存法则

  金融科技是近几年的热词,但业内对其并未有统一定义。

  对此,国时科技倾向于将金融科技机构定义为“利用创新性商业模式和技术为金融服务赋能和革新的高增长组织,是包括但不限于金融服务的新型产业”。

  近年来,新的科技风口不断更迭。如今,新一轮技术革命“ABCD”——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区块链(Blockchain)、云计算(Cloud Computing)、大数据(Big Data),正为金融行业注入新鲜血液,大批从业者涌入金融科技领域。

  那么,怎样的金融科技企业能成为大浪淘沙后的“金子”?张群革认为,金融科技企业应坚守五大原则:

  一是以实业心态做金融科技,应秉持严谨、细致、扎扎实实做事的态度。虽然金融科技的塔尖部在“ABCD”等前沿技术,而基础构件往往属于数据、软件等传统产业部门,容不得半点玄虚浮夸。

  二是对金融投资行业有深刻认知与前瞻性把握。以“金融+科技”去解读金融科技是不合适的,但金融科技企业核心管理层要具备很强的“金融+科技”复合团队能力,则是必要条件。

  三是要充分重视和用好“ABCD”等先进技术,又不盲信技术。比如在投资领域,AI(人工智能)无法替代人工,因此把数据、智能等界定为辅助工具,“人+机器”即“专家+工具”才能实现最佳成效。

  四是尊重与敬畏。一些金融科技企业喜欢用生产力、生产关系的宏大叙事,来表达自己的先进性和影响力,这是对金融应用场景的稳定内核、制度政策、投资特性的误读误解,国时科技始终以助力、赋能等定位自身。

  五是专注、坚持,做时间的朋友。尤其是2B(企业用户)业务,先天需要沉淀与积累,也因此,所能建立的壁垒更厚、护城河更宽。

  追求数据智能“专”与“深”

  张群革介绍说,作为证券时报旗下的金融科技公司,国时科技是一家提供一流数据、系统及智能科技服务,赋能业内机构及投资者的金融投资领域大数据智能公司。

  “业内机构及投资者在做评判时的依据,就是建立在真实准确的数据之上。”张群革认为,真实准确的数据是投资的基石,有了数据,后面的分析、评价才有了支撑。

  但数据向来是私募行业的痛点。由于私募不允许公开宣传、没有公开披露义务,因此数据获取困难,目前私募数据供应商的通行做法是:通过多源采集构建具有一定价值的海量数据库,再进行数据清洗,很大的缺陷是数据的质量低。

  对此,张群革介绍道,国时科技凭借自身金融投资领域的专业能力、智能科技领域的研发技术,再依托证券时报体系的媒体资源,为用户提供“投资+科技+媒体”三维合力的综合服务体系,所建立的私募数据库在业内处于第一梯队,并将持续领先。

  构建优质数据库只是第一步,国时科技广泛借鉴全球领先的投资分析决策系统并结合国内实际,以深度、专业度和契合度的一流标准,完成数据分析与应用系列产品的布局。

  “我们开发了先进的基金分析系统、绩效归因系统、FOF/MOM管理系统,甚至私募实盘大赛系统也是国内迄今最前沿的,为私募产业链提供强力‘武器装备’。”张群革介绍,比如国时科技的绩效归因系统,算法领先,维度恰巧,功能丰富,品种和策略覆盖面广。不仅如此,因开发团队具有金融和投资的实务经验,国时科技的绩效归因系统更能紧扣用户的真实业务需求,在专业性、实效性上领先。

  提供一站式智能资管解决方案

  “国时科技的金融科技模式,整体上看没有完全一样的竞争对手,但每一个具体产品都有相应的友商竞品,差异化竞争成为必然,我们努力做得更纯粹、业务逻辑更清晰准确,同时更重视根据用户需求进行个性化系统定制和私有化部署。”张群革进一步表示,“依靠自身在工具、数据、人脉、品牌等多方面的优势,国时科技站在用户角度解决或完善他们的投资、业务问题,将来还提供一站式全场景智能资产管理解决方案。”

[ 编辑: 运营BX01 ]

中国金融领域第一媒体

更多服务
友情链接

京ICP备11011451号-1

举报热线:(010)12377

举报邮箱:xinhua_ljzjr#ljzjr.cn(#替换@)

合作QQ:1447260813

中国金融时报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0 - 2018 ljzjr.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