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主页 > 区块链 >

“智能+”时代:就业迎来怎样的机遇?

2019-05-24 00:33 来源:互联网 编辑:运营003
摘要: 
工作人员在2018世界人工智能大会现场演示与机器人打乒乓球。新华社发 马名杰郭红松绘 黄荣怀郭红松绘 吴清军郭红

原标题:“智能+”时代:就业迎来怎样的机遇?

“智能+”时代:就业迎来怎样的机遇?

  工作人员在2018世界人工智能大会现场演示与机器人打乒乓球。新华社发

“智能+”时代:就业迎来怎样的机遇?

  马名杰 郭红松绘

“智能+”时代:就业迎来怎样的机遇?

  黄荣怀 郭红松绘

“智能+”时代:就业迎来怎样的机遇?

  吴清军 郭红松绘

“智能+”时代:就业迎来怎样的机遇?

  首届新疆智能产业博览会上,小朋友在与一款智能机器人互动。新华社发

  【智库答问】

  编者按

  时下,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革命方兴未艾,教育模式、社会分工都随之发生深刻变革。5月16日,习近平主席向国际人工智能与教育大会致贺信,指出把握全球人工智能发展态势,找准突破口和主攻方向,培养大批具有创新能力和合作精神的人工智能高端人才,是教育的重要使命。

  光明智库特邀三位学界、业界专家,围绕“‘智能+’时代的就业问题”,从“怎么看”与“怎么办”两个维度,共同探讨如何调动多元力量,深化教育改革,激活就业领域的一池春水。

  本期嘉宾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创新发展研究部部长、研究员 马名杰

  北京师范大学互联网教育智能技术及应用国家工程实验室主任 黄荣怀

  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劳动关系系主任 吴清军

  就业总量不会受太大影响 但就业结构会有所改变

  光明智库: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正在改变我们的生产生活。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又点出了“智能+”概念。请问,人工智能给就业带来的挑战有多大?新机遇又有哪些?

  黄荣怀:中国社会正处于转型期,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革命,正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世界经济论坛发布的《未来就业报告(2018年)》指出,目前机器可以完成的任务时长,占当前工作总时长的29%,2022年后预计可达42%。可以看出,“智能”与行业充分融合后,就业结构会发生很大变化,这呼唤更多“新动力人群”的出现。

  为适应这种需求,教育部门也在积极应对。近期,教育部印发《关于公布2018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的通知》,全国共有35所高校获首批“人工智能”新专业建设资格,在专业调整方面开始发挥积极的政策引导作用。

  吴清军:评价人工智能对就业的影响,不能单纯看就业人数的增减,还要考虑对劳动生产率、社会生产总值、就业质量、就业结构、劳动力技能等方面的影响。

  人类历史上,没有一次技术创新导致整个社会大规模失业。我们研究发现,从长期来看,就业总量不会受太大影响,但就业结构会有所改变。人工智能确实给一些程序性工作带来冲击,不过复杂性工作以及非程序性工作,不会受到冲击,反而会创造新的机遇。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飞速发展,市场需求将推动人才培养体系的改革创新。高校人工智能课程、专业的设置,标志着我们已经迈出了第一步,下一步还将推动经济、管理等其他学科的改革与创新。

  新技术和新商业模式的发展,打破了传统工业时代的岗位设计和职业规划,在生产和服务领域,催生了一大批新职业。这背后体现的是社会分工体系正在转变,与数字经济相匹配的新职业体系,正在逐步形成。近期,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正式发布13个新职业,电子竞技员、云计算工程技术人员等职业应运而生,折射出我国未来发展的热点领域。

  马名杰:所谓“智能+”,可理解为以人工智能为主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各行业得到广泛应用,从而改变传统的产业形态和就业方式,促进经济社会更好发展。当前乃至今后较长时期,人工智能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对就业的影响将是一个渐进的、逐步扩大的过程。

  实际上,工业革命的发展史就是“传统劳动”不断被替代、新就业岗位不断被创造的过程。纺织机、蒸汽机、自动化技术等重大技术变革都曾引发“失业恐慌”,但新技术、新业态、新产业创造了更多就业机遇,“智能+”很有可能继续这种趋势。尽管从长远看,人工智能有利于推动就业发展,但由于求职者转换劳动技能需要时间,且个体差异较大,短期内可能对就业产生一定压力。

  促进教育培养模式重构

[ 编辑: 运营BX01 ]

中国金融领域第一媒体

更多服务
友情链接

京ICP备11011451号-1

举报热线:(010)12377

举报邮箱:xinhua_ljzjr#ljzjr.cn(#替换@)

合作QQ:1447260813

中国金融时报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0 - 2018 ljzjr.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