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主页 > 中国 >

探访地震预警“福建经验”:强研发立法规促服务

2019-06-25 22:24 来源:互联网 编辑:运营003
摘要: 
(记者 孙自法)最近发生的四川长宁6.0级地震,让备受关注的地震预警再次成为社会热点话题。

  鲜为人知的是,频受台湾海峡地震影响的福建省,多年来通过扎实推进和强化科技创新研发、制定并完善配套法规标准体系、促进提升地震预警系统应用及服务水平,现已逐步形成可借鉴推广的地震预警“福建经验”。

福建省地震局监测中心总设计师韦永祥介绍福建地震预警信息服务体系建设情况。 孙自法 摄

福建省地震局监测中心总设计师韦永祥介绍福建地震预警信息服务体系建设情况。 孙自法 摄

  记者近期随中国地震局组织赴福建采访了解到,福建省已建成较为完善的地震监测预警台网,研发出先进的地震预警和烈度速报技术系统,出台《福建省地震预警管理办法》及《地震预警信息发布》福建省地方标准,初步建立地震预警信息服务体系,也为“国家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工程”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和试验示范。

  率先建成“四网融合”地震观测系统

  福建省地震局局长金星介绍说,该局持续推动地震监测预警台网建设,现已建成由88个测震台、94个强震动台、300个烈度计台和61个GNSS(全球导航卫星系统)台组成的实时传输地震监测预警台网,在全国地震系统内率先建成站点最密、类型最全、技术最先进的“四网融合”观测系统,监测预警台网密度缩小至30公里,局部地区达到10公里,台网监测能力显著提升,有效支撑了福建省地震预警与烈度速报社会服务。

  同时,为进一步加强台湾地震监测预警,推进闽台科技交流,福建省地震局与台湾地区各交换16个测震台站观测数据,形成海峡地震观测台网,有效提升了对台湾海峡中强地震监测预警能力。

  2008年汶川地震后,中国地震局组织实施的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地震预警与烈度速报系统的研究与示范应用》项目,福建省地震局承担项目集成和牵头单位,金星任首席科学家。他说,项目建设包括“四大系统”和“三个平台”,分别为地震预警、地震速报、地震烈度速报、大震破裂参数速报四大紧急地震信息处理系统,以及数据共享与监控、模拟测试、信息推送三大支撑平台。

  该项目2010年3月在福建省正式启动,2012年9月依托福建省地震监测台网开始试运行,并于2013年2月通过中国地震局组织的测试。其中,福建省地震局地震预警科技创新团队研发的地震预警与烈度速报系统,在线连续运行6年多年,已经受过1000多个实际地震考验,还在中国地震台网中心、国家强震动台网中心以及甘肃、河北、北京、天津、上海、四川、广西、重庆等10余家地震台网中心得到推广应用。

  福建省地震局监测中心总设计师韦永祥称,为在全国重点地区实现地震预警,中国地震局2014年1月启动《地震预警实用化技术与示范应用》研究,福建省地震局参与地震预警标准体系建设的研究工作,并负责课题《地震预警数据处理技术的融合集成研究》,研发出多网融合的地震预警系统已在线运行。

  他表示,通过多年扎实推进地震科技创新,福建省地震局已完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地震预警和烈度速报技术系统研发,建成地震预警、地震速报、烈度速报、大震破裂参数速报等实时处理技术系统和面向社会服务、秒级推送的地震预警信息技术系统。在省级地震台网中率先开展地震预警与烈度速报示范运行,实现地震发生首个台站触发后5-10秒的地震预警、1-3分钟自动地震速报、3-5分钟烈度速报、30分钟-1小时大震破裂参数速报等紧急地震信息产品产出。

福建省地震局应急指挥与宣教中心工程师郑超演示、介绍该局自主研发的地震预警手机APP使用效果。 孙自法 摄

福建省地震局应急指挥与宣教中心工程师郑超演示、介绍该局自主研发的地震预警手机APP使用效果。 孙自法 摄

  制定地震预警发布法规和标准体系

  众所周知,地震预警信息具有高度的社会敏感性,向社会发布地震预警信息,需要解决发布主体法律授权和社会协作等诸多问题,还要完善配套规章和标准体系,从发布主体、触发条件及内容、发布对象、社会协同、法律责任等方面,制定完善相关专项法律法规。

[ 编辑: 运营BX01 ]

中国金融领域第一媒体

更多服务
友情链接

京ICP备11011451号-1

举报热线:(010)12377

举报邮箱:xinhua_ljzjr#ljzjr.cn(#替换@)

合作QQ:1447260813

中国金融时报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0 - 2018 ljzjr.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