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和运用好底线思维方法
坚持和运用好底线思维方法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要提高底线思维能力。在新时代的征程中,领导干部要适应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要求,提高坚持和运用底线思维的能力,“凡事从坏处准备,努力争取最好的结果”。底线即最下限,是不可逾越的界限和事物发生质变的临界点,守之则安稳,越之则危险。领导干部要善于运用底线思维的方法,居安思危、未雨绸缪,增强忧患意识,不断提高底线思维能力。
一
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明确底线从何而来,精准把握底线,做到心里有底,不踩“红线”、不闯“雷区”,变被动为主动,变压力为动力,变风险为契机。
底线思维是问题导向型思维。底线思维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思考解决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面临的重大实践问题中总结出来的。“要增强风险意识、强化底线思维,要把困难估计得更充分一些,把解决问题的措施想得更周全一些,把各项工作做得更扎实一些”。坚持底线思维,推动解决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领域中的问题,才能取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永续发展。比如,强调确保容错在纪律红线、法律底线内进行,针对的就是查处违纪违法行为中出现的拿容错当“保护伞”、搞纪律“松绑”等问题。
底线思维是防控风险型思维。新时代我们党还面临着“四大考验”“四种危险”等方面的挑战,“各种风险我们都要防控,但重点要防控那些可能迟滞或中断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全局性风险”。底线不保,风险即至;缺钙得“软骨病”,则难御风险、难控风险。党员领导干部不仅要防止“缺钙”,而且要坚持“补钙”,还要促进“钙吸收”,用坚定理想信念练就确保在大是大非面前旗帜鲜明、在风险考验中无所畏惧的“金刚不坏之身”,为更好进行具有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做好准备。
底线思维是积极发展型思维。底线思维既要求领导干部不踩红线、不碰高压线,更要求领导干部摒弃被动的惰性思维以积极的态度解决问题,实现发展效益的最大化。比如,在推进依法治国方面,领导干部既要牢固确立法律红线不能触碰、法律底线不能逾越的观念,又要带头营造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环境。在绿色中国建设方面,领导干部既要牢固确立严守环境质量底线、生态保护红线的观念,又要扎实推进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在廉洁自律方面,领导干部既要守住做人、处事、用权、交友的底线,守住道德底线,不碰法律红线,又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
划出底线、明确底线之后,重在守住底线、筑牢防线,做到任凭风吹雨打,我自岿然不动。领导干部要在实践中坚守好底线思维,需要自觉增强危机风险意识、拒腐防变意识、积极斗争意识。
一是要自觉增强拒腐防变意识。“对党绝对忠诚是最重要的政治纪律,管党治党责任是最根本的政治责任,守住纪律底线是最基本的政治要求”。领导干部要遵循新时代党的建设规律和目标,落细落小落实全面从严治党具体要求,克服思想游离、价值凌虚、藐视法纪、任性散漫等不良作风,确保在政治立场、思想道德、理想信念、纪律法规、生活作风等方面都能自我约束,守住立身、为官、为人和处世底线,做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官。
二是要自觉增强危机风险意识。习近平总书记所言“凡事从坏处准备”提及的“坏处”意即风险。在经济工作、社会治理工作等方面,各级领导干部在决策部署、动员实施之前要增强预判和忧患意识,充分估计风险概率、程度,对可能出现的困难和风险进行多角度、多方位分析,并基于最坏的可能性去建立相应的识别、研判和应对机制,确保在风险潜伏期、酝酿期、爆发期、扩散期和平息期都能有的放矢、从容应对,掌握主动权,从而控制和降低风险危害,提高应对风险水平。
三是要自觉增强斗争意识。国之不存,民将焉附,坚持以国家核心利益为底线坚定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要带头发扬斗争精神,同一切危害国家利益、人民利益、社会稳定的行为作斗争,展现人民公仆应有的责任和担当。要带头提高斗争本领,在大是大非面前能精准亮剑,澄清是非,捍卫立场和担当责任,守住精神阵地,绝不牺牲原则和底线。
三
上一篇:一面红旗一把刀 将革命进行到底
中国观察
国际金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