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主页 > 中国 >

87.9%受访青年考虑过返乡就业

2019-08-01 06:09 来源:互联网 编辑:运营003
摘要: 
随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推进以及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返乡就业成了越来越多年轻人的选择。关于返乡就业

  87.9%受访青年考虑过返乡就业
  56.5%受访青年认为家乡发展迅速推动返乡就业

87.9%受访青年考虑过返乡就业

  漫画:王乃玲

  随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推进以及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返乡就业成了越来越多年轻人的选择。有的年轻人大学毕业后直接回乡工作,还有的年轻人在大城市积累了几年工作经验后,选择回乡发展。

  近日,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wenjuan.com),对1973名离开家乡工作和生活的青年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87.9%的受访青年考虑过返乡就业。家乡发展迅速、与城市差距缩小(56.5%)和大城市生活压力大(56.0%)是受访青年返乡就业的主要原因。76.8%的受访青年认为返乡就业方便赡养老人。

  受访青年中,在校生占6.4%,2019年应届毕业生占17.6%,已经工作的占75.6%。

  56.5%受访青年认为家乡发展迅速推动了人们返乡就业

  今年27岁的侯静(化名)在北京某教育公司工作了4年后,回到河北老家工作。侯静回乡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家里人觉得我是个女生,传统观念还是希望女孩子回家来发展;二来自己在外面时间久了,随着年龄增长,越发觉得有点孤独,也想回家”。

  尹东(化名)大学毕业后在保定的生产制造行业工作了两年,后来回到家乡工作。“之前的工作不太顺心,一直没有得到晋升,再加上我是独生子,也想离家近点,方便照顾家人,就在家乡找了一份同类型的工作”。

  柳文(化名)2017年研究生毕业后,回到老家武汉做法务工作。此前,柳文在北京学习生活了两年,也积累了一些实习经验。在她看来,北上广这些大城市虽然发展的机会多、平台大,但相对来说竞争也更激烈,而且没有太多熟人,工作之余难免觉得孤独。回家工作生活压力小,工作之余还能做点喜欢做的事情,培养培养爱好。

  调查显示,87.9%的受访青年考虑过返乡就业。家乡发展迅速、与城市差距缩小(56.5%)和大城市生活压力大(56.0%)是受访青年返乡就业的主要原因。其他原因还有:鼓励人才返乡发展的政策(55.5%)、家乡的工作岗位增多(54.9%)等。

  柳文觉得,近些年,家乡的交通、市政等基础设施建设和经济的发展,都给年轻人返乡就业创造了条件,“很多地方比起大城市,拥有更多的发展机会,能让年轻人在自己的家乡施展拳脚”。

  “我毕业时就没有打算长期在外地工作,只为攒点工作经验,见见世面。”尹东觉得,这些年返乡工作的人在增多,“以前,年轻人倾向于离开家乡去外面闯荡,是因为大城市机会多,但现在家乡也有不错的工作岗位和机会。”

  “一般来说,一线城市的年轻人在工作几年后或毕业后返乡就业,是有一定的客观性的。”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劳动人事学院教授林新奇分析,一方面,大城市的压力大,就业成本、发展成本以及租房、交通、环境等各方面的生活成本也在增加。另一方面,现在的年轻人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在提高,去家乡或者去农村,可以有更多的机会。

  “目前有返乡就业这样一个趋势。以前,人们在外面闯荡,成功的速度可能要快一些。对于现在的年轻人来说,到三四线城市反而有更多机会,对于那些渴望成功的年轻人来说更有吸引力。另外,国家层面也有一些鼓励政策,尤其是‘大众创新、万众创业’、乡村振兴计划的实施等,多方面综合促进了返乡就业。”林新奇说。

  76.8%受访青年认为返乡就业方便赡养老人

  关楠(化名)在北京读完了本科和硕士,2016年毕业后回到老家陕西榆林做公务员。他毕业时坚定地选择了回家工作。“相比于北京等大城市,我觉得家乡还有更多的发展空间,而且综合考虑生活成本、家庭等,回乡工作都很方便”。

  今年23岁的祁佳(化名)在石家庄读完大学后,回到了老家沧州工作。祁佳的父母、亲戚都生活在沧州,她觉得自己回到沧州工作,能和大家相互照应,也不用再去适应其他城市的生活环境。“我的朋友中,在省会城市或二三线城市读书的,大部分都会回家工作。沧州的发展还不错”。

  “家里老人年纪越来越大,需要更多陪伴。”侯静觉得,回乡工作可以有更多时间陪伴父母,而且工作生活的压力明显小了,也会更加轻松一些。

  “回到家乡工作,衣食住无忧,平时比较大的花销也就是和朋友吃饭了。”尹东坦言,返乡工作可以节省租房、通勤上的开支。

[ 编辑: 运营BX01 ]

中国金融领域第一媒体

更多服务
友情链接

京ICP备11011451号-1

举报热线:(010)12377

举报邮箱:xinhua_ljzjr#ljzjr.cn(#替换@)

合作QQ:1447260813

中国金融时报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0 - 2018 ljzjr.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