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主页 > 中国 >

为联合制胜打通“神经中枢”

2019-08-01 10:28 来源:互联网 编辑:运营003
摘要: 
20多年后,战区组织的一场诸军种联合演习中,尹璐参与研制的指挥信息系统大显身手。在尹璐悉心培育下,一大批信

  为联合制胜打通“神经中枢”
   ——记中部战区联合作战指挥中心某保障队总工程师尹璐

为联合制胜打通“神经中枢”

  尹璐(左)在演习中与技术骨干探索作战保障问题。

  邢澎峰摄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姜天骄

  现代战争是怎样的景象?你看到的,也许是疾驰的战车、呼啸的鹰阵、远航的战舰、喷火的导弹。还有你看不到的,来自陆、海、空、天、电、网等多维战场奔涌不息的信息流。虽然无形无踪,但却实实在在影响乃至决定着战争胜败。

  如何将这些浩如烟海的信息实时精准地呈现出来,辅助指挥员作出决策?这是中部战区联合作战指挥中心某保障队总工程师尹璐从军33年来,尤其是转隶战区3年多来,不停思索、不断突破的课题。她说:“如果把指挥员比作‘大脑’,把部队比作‘四肢’,我要做的就是打通‘神经中枢’,为联合作战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到距离战场更近的地方去

  2016年2月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五大战区成立。战区成立之初人员分流时,尹璐面临两种选择:一边是熟悉的工作环境和对口的技术岗位,另一边是跨度很大的全新领域。

  选择前者,工作驾轻就熟、游刃有余;选择后者,意味着从头起步,挑战多压力大,能不能干出点名堂很难说。

  “战区主战,到离打仗更近的地方去!”几经考虑,尹璐慎重但很坚定地选择了后者,站到了联合作战指挥的“第一环”。

  从国防和军队深化改革形成的新体制、新职能,到工作面临的新领域、新环境、新角色,什么都是全新的。尹璐必须尽快适应新的发展要求。

  履新不久的尹璐,在首场“大考”中掉了链子。演习中,指挥员命令她的团队查找一个目标数据,由于准备不足且与友邻单位配合不畅,她的团队耗时很久才勉强提交一份意图不准、信息不精的报告,远不能满足指挥员的需求。

  “从毕业后到来战区前,我从跟着别人干到自己决定怎么干,再到指导别人干,一路走来还比较顺。可在战区成立之初,我是自己都不知道怎么干,更不知道告诉别人该怎么干。”尹璐说,那段时间,她最苦恼的是不知道该往哪个方向使劲。

  “没有捷径,就要不停地学习。”陆军出身的尹璐扎进资料堆里,恶补联合作战知识,钻研各军种各领域信息系统建设情况,半年就“啃”下了数百万字的资料。同时,通过翔实的调研和缜密的思考,她找准了技术突破的方向,开始了“战场综合信息辅助分析系统”的开发。

  “这个系统完全是我们团队自行研制的,不仅实现了作战信息精起来、动起来、立起来,还能根据战场情况历史数据、作战信息之间的关联等,辅助推断出‘敌方’的作战意图。”

  用信息流驱动联合战车

  20多年前,尹璐亲身经历了一段窘事。当时信息化建设刚刚兴起。在一场层级很高的演习中,为了搞好作战保障,她加班加点,熬了不知多少个不眠之夜,完成了信息系统的搭建。然而演习开始后,这套系统基本被搁置一边,发挥的作用相当有限。除了失落,她对真正实现信息化有了更为清醒的认识。

  20多年后,战区组织的一场诸军种联合演习中,尹璐参与研制的指挥信息系统大显身手。她带领保障组运用信息系统精算细算,在极短时间内生成了由各方信息流融合的“战场情况图”,及时保障了对“敌”联合打击。

  为了这套信息系统,尹璐倾注了大量心血。各军种信息系统自成一体、相对独立,想实现“一网连三军,一令传八方”,技术难度非同一般。那段时间,她把大脑中原有的逻辑、概念全部“格式化”,灵感一次次迸发又无情掐掉,方案一次次推出又自我否定。她带领团队调阅参考了3000多个软件程序,组织上万次对接、融合、调试,没日没夜辗转于办公室和试验机房。最终,如期构建起新的联合作战指挥信息系统。

  “这套系统,实现了诸多信源融合为‘战场情况图’的历史性跨越,为战区联指中心迅速运转提供了有力支撑。尹璐功不可没。”战区联合参谋部某局副局长王连仲评价。

  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这20多年,正是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时期。尹璐从维护一台信息终端起步,到后来开发单一军种的信息系统,再到现在着眼联合作战设计信息系统,工作内容在拓展,“用信息流驱动联合战车”的初心始终没变。

  在执行“9·3”阅兵训练保障任务时,尹璐发现阅兵指挥部还是依托几十部传统的通信终端调度部队,训练计划稍有变更就要逐个打电话通知,费时又费力。想到部队配发的某新型军用手机,她灵光一闪,萌生了在军用手机上加装指挥信息系统、实时收发指令的念头。说干就干,一套融合多种指挥功能和各类训练信息的“阅兵指挥信息系统”随之出炉,组训效率提高了30多倍。如今,她结合战区任务,将这一系统再次研发升级为“战区多样化军事任务态势监控系统”,受到战区首长和中国工程院多位院士的高度评价。

[ 编辑: 运营BX01 ]

中国金融领域第一媒体

更多服务
友情链接

京ICP备11011451号-1

举报热线:(010)12377

举报邮箱:xinhua_ljzjr#ljzjr.cn(#替换@)

合作QQ:1447260813

中国金融时报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0 - 2018 ljzjr.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