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主页 > 中国 >

江苏淮安改革强警科技兴警“双轮驱动”

2019-08-03 06:01 来源:互联网 编辑:运营003
摘要: 
淮安公安核心战斗力显著提升 改革强警科技兴警“双轮驱动” □ 本报记者 丁国锋 □ 本报通讯员 沈爱华 李沐 近三年侦破公安部、省公安厅督办案件79起,现行命案破案率达到100%,

  淮安公安核心战斗力显著提升

  改革强警科技兴警“双轮驱动”

  □ 本报记者   丁国锋

  □ 本报通讯员 沈爱华 李沐

 

  近三年侦破公安部、省公安厅督办案件79起,现行命案破案率达到100%,其中89.5%的案件在48小时内破获,公众安全感连续三年攀升;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综合绩效位居全省前列,被确定为全省唯一扫黑除恶重点培育市;居民小区视频联网工程被中央政法委在全国创新社会治理工作大会上推广……

  江苏省淮安市公安局作为2016年被确定的江苏全省市级警务实战化改革试点,坚持改革强警和科技兴警“双轮驱动”,坚定走优化体制、创新机制、数据赋能的内涵式发展道路,初步建成了具有淮安特色的智慧警务应用服务体系,公安机关核心战斗力得到显著提升。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公安工作会议上强调,要把大数据作为推动公安工作创新发展的大引擎、培育战斗力生成新的增长点。我们将以此为抓手把大数据战略作为推动公安工作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的引领性工程,着力打造更高水平平安淮安。”淮安市副市长、公安局局长刘必权说。

  优化体制

  探索现代警务新格局

  改革伊始,淮安市公安局就强化顶层设计,坚持高位统筹,淮安市委、市政府专门出台《关于全市深化公安改革的实施意见》,明确27项具体改革任务,完成全市公安改革框架设计。          下转第三版

  上接第一版 市局紧抓体制改革这一“牛鼻子”工程,大力推行大部门大警种制改革,推动警力下沉、保障下倾,催生资源融合、手段集成,最大限度地盘活、用活警力,优化整合资源配置。

  淮安市公安局党委委员、政治部主任乐翔介绍,首先从做优市局机关入手,按照职能相近、业务趋同原则,精减市局一级机构9个、二级机构16个,明确治安、刑警等11个部门为一级实战单位,增转实战岗位警力13.1%。高效发挥市局机关人才、资源、技术优势,打造“DNA快速检验”等一批高精尖“杀手锏”,全面集成8大专业手段,为基层提供配侦服务超过20万次,有效增强一线战斗力。

  同时,撤销城市分局所有二级机构,建成以警务指挥、警队管理、警务保障3个综合室为核心,反恐处突、案件侦查、安全监管等7支专业队为实战单元,派出所、警务工作站为基层主体的“3室7队1所1站”警务框架,使实战警力增加了32.6%,有效破解机关分工过细、实战能力不强等难题。

  淮安公安还聚力做强所队站,按照“警力前置、警务前移”“属地管控、就近处警”原则,撤并了23个派出所,在城区建成13个高度集成的警务工作站,巡特警、交警同步进驻,实行“7×24小时”巡逻处警,“5+2”为民服务。“全面剥离派出所110接处警、巡逻防范业务,让派出所回归本职。改革后,街面见警率提升了20%,群众安全感显著增强。”淮安市公安局清江浦分局局长张波介绍说。

  创新机制

  构建实战警务新体系

  实战引领,务实为要。淮安公安聚焦核心业务,紧盯短板弱项,创新警务机制,通过构建扁平化“大指挥”体系、合成化“大侦查”体系、整体化“大防控”体系、立体化“大支撑”体系,有力推动警务实战稳步向前。

  通过构建扁平化的市局、县分局、所队站三级大数据指挥服务体系,实现警情稳情舆情三情融合,数据、情报、指挥、行动、服务、管理一体化运作。指挥体系的变革,带来最直接的变化,是一线警力快速反应和实战效能的大幅提升。“去年以来,全市110警情处置时间缩短1/3,可防性案件同比下降28.3%,现场抓获率提升26.7%。”淮安市公安局副局长唐卫东介绍说。

  通过搭建侦查、反诈、配侦“三合一”的合成化作战中心,通过平台赋权、手段整合、警力合成,打造案件受理、数据查询、手段支撑、保障服务一体化侦查办案新模式,侦办案件数、抓获嫌疑人较改革前分别上升16.3%、10.5%。今年5月份,合成作战中心远赴海南摧毁7个电信网络诈骗团伙,一举抓获29名犯罪嫌疑人。

  通过深化巡逻体制重组,构建以情报为引领,以分析研判、指挥调度、公开巡逻、便衣查证、机动处突五支力量为抓手,以可视化实战平台、警务工作站、外围查报站、移动卡口四项建设为载体,以数据、科技、机制三项支撑为保障的智慧巡防新体系。2018年以来,街面盗抢警情同比下降18.7%,巡防抓获数和盘查精准度位居全省前列,全国20多家兄弟单位到淮安市公安局考察交流。

[ 编辑: 运营BX01 ]

中国金融领域第一媒体

更多服务
友情链接

京ICP备11011451号-1

举报热线:(010)12377

举报邮箱:xinhua_ljzjr#ljzjr.cn(#替换@)

合作QQ:1447260813

中国金融时报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0 - 2018 ljzjr.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