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主页 > 滚动 >

出口管制冲击全球产业链 “受伤”的还是跨国大企业

2019-07-07 11:37 来源:互联网 编辑:运营003
摘要: 
另外一个影响是,过去通过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而正常获得技术、促进技术进步的路径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封堵。

  黄群慧:全球产业链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中国新闻周刊记者/闵杰

  发于2019.7.8总第906期《中国新闻周刊》

  5月中旬,美国商务部把华为及68家关联企业列入出口管制“实体清单”,禁止其在未经批准情况下从美国企业获得元器件和技术。美国对华为断供,不仅影响华为,高通、英特尔等美国芯片制造公司的股票也随之下跌。

  机械工业信息研究院的信息显示,截至2019年5月17日,包含中国大陆、香港和台湾在内,被纳入“实体清单”的中国企业已达261家,占美国“实体清单”总数的21.9%,仅次于俄罗斯,为“实体清单”涉及企业数第二大国家。

黄群慧。摄影/中国新闻周刊记者 董洁旭

黄群慧。摄影/中国新闻周刊记者 董洁旭

  有学者认为,与以往全球产业链的自然演变不同,美国的单边主义政策是从多个方向攻击全球产业链,会造成多环节乃至全链条的功能受损。还有学者担心,包括美国在内,各国对全球价值链断裂风险评估不足,如果全球价值链里系统性重要的前50家企业生产产值全部减少25%的话,对全球金融市场的震荡可能会比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更大。

  而对中国来说,因劳动力成本升高引发的产业向东南亚转移和因贸易战引发的产业流出两种趋势如果叠加在一起,将成为严峻挑战。中国将如何应对?《中国新闻周刊》就此专访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黄群慧。

  全球产业链正遭受人为破坏

  中国新闻周刊:你最近在一次会议上表示,当前全球产业链的格局,是由长期市场竞争决定的高效的生产方式,是一种多方共赢。应该怎么理解?

  黄群慧:目前全球产业链的格局是在上一轮全球化时期,由跨国公司主导而形成的。经济全球化是资本全球逐利的结果,由于现代运输技术使运输成本大幅度降低,信息技术发展又极大地降低了知识传播和交流的成本,企业就可以低成本把自己的每个具体的价值创造活动通过全球的资源配置来实现,于是形成了跨越国家的全球价值链分工。

  虽然由于发达国家跨国公司主导这种全球分工,发达国家一般处于价值链的中高端,而后发国家一般处于价值链的中低端,但所有参与这种全球价值链分工的国家和企业都得到了利益、实现了共赢,前者获得利润和增长,后者获得就业和发展,因此各方都积极接受这种全球价值链分工,这也是为什么基于全球价值链分工的经济全球化势不可挡的重要原因。

  中国新闻周刊:当前全球产业链面临的最主要挑战是什么?

  黄群慧:当前的全球价值链、产业链是长期市场运行得到的资源最优配置的结果,已经形成了一个相对稳定状态。但这并不意味着全球价值链和产业链不能变,但变化的前提,一定是由于技术创新带来了价值链分工的重新变化。比如中国,原来处于全球价值链的中低端,由于学习效应,慢慢向中高端拓展,就逐渐和以前在全球价值链分工中的位置不一样了。所有的发展中国家,都需要通过这条路径来实现产业转型升级,比如韩国等亚洲“四小龙”走的都是这条道路。

  正常的变化一定会有,但当前的最大问题是,美国政府奉行单边主义,通过贸易战强行打破国与国的正常贸易关系,以政府干预的方式逼迫企业调整全球价值链布局,人为破坏原有的全球价值链分工以及由此形成的供应链和产业链。

  大家可以接受的是通过技术创新和技术变革带来的全球产业链调整,但不能接受的是政府以各种借口,通过关税、贸易壁垒等各种限制,逼迫企业不得不调整自己的供应链,这种做法对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的各方都没什么好处,打乱全球供应链和产业链布局会损害所有人的利益。

  中国新闻周刊:这么做对处于价值链中高端的发达国家,和对处于价值链中低端的国家,带来的影响有什么不同?

  黄群慧:影响确实有不同。以对中美的影响为例,对于美国企业而言,美方加征关税措施和对中国公司实施制裁,会导致其供应链成本人为地突然增加,影响供应链的稳定和安全。部分企业被迫调整供应链全球布局,需要考虑物流成本、基础设施、商业合作伙伴选择、配套产业的完善度和成熟度等等,其成本就会突然大幅度增加。实际上综合考虑上述因素,在华跨国公司的生产投资,短期内大规模撤出并不现实。必须认识到,中国是唯一能够生产联合国工业目录大类所有产品的国家,已具备完整的现代工业体系,中国完备的产业配套体系和与全球价值链深度融合的地位,短期内难以被其他国家替代。对于美国企业而言,摆脱对中国供应链的依赖,成本很高,会导致巨大的利益损失。

[ 编辑: 运营BX01 ]

中国金融领域第一媒体

更多服务
友情链接

京ICP备11011451号-1

举报热线:(010)12377

举报邮箱:xinhua_ljzjr#ljzjr.cn(#替换@)

合作QQ:1447260813

中国金融时报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0 - 2018 ljzjr.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