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主页 > 滚动 >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居副省级城市第二

2019-07-17 17:13 来源:互联网 编辑:运营003
摘要: 
教育支出96.6亿元,主要用于学校公用经费和教师工资、高职院校生均综合奖补、技工院校免学费、职业学校国家助学

  西安财政交出半年“成绩单” 财政总收入883.98亿元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居副省级城市第二

  今年上半年,西安市财政总收入883.98亿元,增长9.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01.43亿元,增长11.4%,完成全年预算的55.3%,增速在副省级城市中排名第二……7月16日,记者从全市财政工作会上获悉,2019年,西安市财政局持续发挥财政服务职能,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加快国家中心城市建设。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01.43亿元

  近年来,我市财政收入规模连上台阶,全市财政总收入2017年、2018年连续迈上1300亿元、1400亿元台阶。税收增速连续两年在15个副省级城市中排名第一,税收占比进入中游水平。

 

  今年上半年,全市财政总收入883.98亿元,增长9.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01.43亿元,增长11.4%,完成全年预算的55.3%,增速在副省级城市中排名第二。在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加大、中央实施更大规模减税降费政策的情况下,西安顺利实现了时间任务“双过半”。

  在抓好攻坚保障方面,西安把打好“三大攻坚战”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强化政策支持和资金保障。脱贫攻坚战方面,全市安排专项扶贫资金6.94亿元,其中市本级3.77亿元、同比增长20%,积极争取中央和省上对我市“三农”项目专款3.25亿元。指导周至县编制涉农资金整合方案,年度整合资金3.7亿元,配合省级第三方评估验收,确保周至县顺利脱贫摘帽。污染防治攻坚战方面,全市预算安排各类治污减霾治理专项资金共计88.12亿元,其中市本级安排41.82亿元,较上年增长19.8%。大力推进“煤改洁”,保障煤改洁补贴、新能源汽车推广。  

  民生支出518.7亿元 占财政支出81.6%

  今年以来,市财政积极保障破解民生“九难”,不断增进群众福祉。1-6月,全市各民生类支出合计完成518.7亿元,占财政支出的81.6%。

  其中,城乡社区支出133.05亿元,主要用于市政设施维护、“三中心”建设、地铁资本金和运营补贴等。

  教育支出96.6亿元,主要用于学校公用经费和教师工资、高职院校生均综合奖补、技工院校免学费、职业学校国家助学金、公办幼儿园质量提升等。

  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73.81亿元,主要用于就业补助和创业贷款贴息、养老工伤生育保险、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补贴等。

  卫生健康支出59.64亿元,主要用于城镇居民医保、公立医院基建、行政事业单位医疗定额补助等。  

  节能环保支出49.94亿元,主要用于新能源汽车补贴、水体污染防治、治污减霾等。

  交通运输支出6.78亿元,主要用于民营公交天然气补助、双燃料出租车燃油补贴、城市公交补贴等。各项民生重点支出均得到较好保障。             

  严控“三公”经费支出

  上半年,财政部门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及时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严格控制和压减一般性支出,从严控制“三公”经费支出。加快盘活财政存量资金,上半年盘活消化184.5亿元,消化率78.1%。在编列今年预算时,按照5%的幅度压减了市级各部门预算中的公用经费及专项业务经费,将节约下来的资金全部用于保证民生。

  在强化财政筹资引导能力方面,截至6月底,我市争取2019年新增政府专项债券资金62.59亿元,较2018年全年争取额增加1.49亿元。充分发挥大西安产业基金引导作用,截至5月底,大西安产业基金体系总认缴规模达到907.26亿元,累计带动社会资本投资2130.27亿元,基金投资的三角防务已在创业板上市,西部超导成为西部地区首家科创板拟上市企业。

  截至6月底,我市累计有71个PPP项目通过财政部入库审核,总投资1462.93亿元。建立以“政银担企”为核心的“投贷保”联动新模式,我市加快建设政府性融资担保体系。大力支持西安投融资担保公司等政府性担保机构转型发展,我市积极组建政策性中小微企业融资服务平台。全力支持西安银行战略发展规划,西安银行已成为西北首家A股上市银行。

  坚决将减税降费落到实处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键之年,也是大西安追赶超越攻坚年、营商环境提升年、作风建设强化年,我市经济发展既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也存在困难和挑战。按照市委十三届八次全会和今年市政府工作报告明确的目标任务,今年我市财政总收入和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要分别迈过1500亿元和700亿元台阶。

  下半年,市财政局将着眼长远抓实效,坚决将减税降费落到实处。坚决把“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作为促进“六稳”(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的重要举措,坚决杜绝“收过头税”、“乱收费”、集中清欠等破坏营商环境的行为,打通政策落实通道,引导企业预期,增强市场信心。

[ 编辑: 运营BX01 ]

中国金融领域第一媒体

更多服务
友情链接

京ICP备11011451号-1

举报热线:(010)12377

举报邮箱:xinhua_ljzjr#ljzjr.cn(#替换@)

合作QQ:1447260813

中国金融时报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0 - 2018 ljzjr.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