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主页 > 滚动 >

青岛缘何重启赋强公证防控金融风险

2019-08-05 15:13 来源:互联网 编辑:运营003
摘要: 
“千万元的贷款,虽然办理赋予强制执行效力公证花掉一万多元公证费,却省去了漫长的一二审诉讼时间和不菲的律师费

  青岛缘何重启赋强公证防控金融风险

  □ 本报记者  孙安清

  “千万元的贷款,虽然办理赋予强制执行效力公证花掉一万多元公证费,却省去了漫长的一二审诉讼时间和不菲的律师费,这钱花得值。”山东省青岛市某银行信贷部工作人员说。

  《法制日报》记者近日调查发现,目前,赋予强制执行效力公证业务越来越受到青岛各大银行、信托公司、小额贷款公司等金融机构的欢迎,在防控金融风险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而赋强公证从2006年暂别青岛金融舞台,到如今借助多个部门联合下发的两个指导意见重出江湖,经历了一番波折。

 

  各界联推

  赋强公证

  今年上半年的一天,陈某和赵某夫妇与青岛一家银行的业务经理李某一起来到青岛市市中公证处,申请办理赋强公证。双方签订一份补充协议,在之前已经签订的借款合同和担保合同基础上增加赋予强制执行条款。陈某夫妇在补充协议中承诺,若未按之前两个合同约定还款,自愿放弃诉权,接受银行方不经诉讼程序直接向法院申请的强制执行。

  “赋强公证是青岛公证处等各方联合推出的一个公证项目。”山东省公证协会会长、青岛市市中公证处主任冷春介绍说,近日,青岛市中级人民法院、青岛市司法局联合下发《关于规范赋予强制执行效力债权文书的公证和执行有关问题的指导意见》,青岛中院、青岛市司法局、青岛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青岛监管局联合下发《关于充分发挥公证职能作用服务金融风险防控的指导意见》,两份文件为进一步规范赋予强制执行效力债权文书的公证和执行工作、积极发挥人民法院和公证机构在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中的重要作用、依法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方面提供了明确而规范化的指引。

  为了应对金融机构的需求,青岛市市中公证处设立金融公证服务中心作为专门的金融服务团队,以团队合作的企业化运营模式,拓展、规范金融公证服务。

  冷春介绍说,赋强公证主要的特点就是快和省,从开始推出以来,就以其独特的作用在民事诉讼程序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快,是指赋强公证能够在发生债务人违约的情况下,快速进入法院的执行程序,最大限度挽回债权人的损失。普通的债权文书诉讼,往往要经历一审6个月、二审3个月的审限,再加上立案、答辩、调查等时间,要进入法院执行程序最长可能需要接近一年的时间。而通过赋强公证,出现债务人违约的情形时,债权人向公证机构提出申请,公证机构受理后两个工作日发出核查函,给予债务人或担保人5个工作日的答辩期,不抗辩或抗辩理由不成立的,5个工作日界满即出具执行证书(特殊情况需要再次调查的,延长两日)。这意味着,从债权人提出申请至出具执行证书,最快仅需7个工作日,债权人就可凭原赋强公证书及执行证书向有管辖权的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省,是指赋强公证大大节省债权人的时间成本和经济成本。一二审环节的律师费、诉讼费均不需要缴纳,出具执行证书的公证费可以列入执行标的,挽回债权人的损失。而公证费与律师费相比,简直不是一个等级,公证费按千分比计算,律师费按百分比计算。凭公证债权文书(赋强公证书+执行证书)在法院执行立案后,也可以快速将恶意债务人或担保人列为失信被执行人,限制其高消费,迫使其回归谈判桌。

  发展过程

  一波三折

  既然赋强公证有这么大优点,为什么在银行近几年的业务中并没有被重视呢?

  冷春打了个比方说:“人得了病,经过医院治好了,会感觉医生和医院的伟大。但如果人们打了预防针,根本没得病,就会漠视预防针的作用。公证相当于预防针,基于公信力,会在当事人心理上起到带有警示性的稳固作用,真正防风险于未然。”

  赋强公证在青岛可谓一波三折。冷春说,2006年之前,青岛几乎所有的商业银行都申请办理强制执行公证,涉及到从持证抵押、按揭贷款到车辆贷款几乎所有经营类贷款;一些标的额较大、法律关系复杂的对公业务也经常办理。但这个环节中的公证费,一般是由债务人承担。

  2006年,受国家减轻金融当事人负担及相关政策影响,批量赋强公证暂别青岛金融舞台。

  从2006年开始,青岛的房地产市场发展迅速,作为最主要贷款抵押物的不动产价值一直在上升,而银行经营类贷款的抵押率一般为7折,客观上对债务人产生强烈的“惜贷”影响,除非遭遇重大变故,债务人的违约率较低,银行办理公证就不是那么迫切。在风险相对较低的情况下,公证相当于增加流程,增加借款人成本。随着金融业务的发展,银行业间的竞争加剧,此时,不办理公证甚至成了不少金融机构发展业务的宣传口号。

[ 编辑: 运营BX01 ]

中国金融领域第一媒体

更多服务
友情链接

京ICP备11011451号-1

举报热线:(010)12377

举报邮箱:xinhua_ljzjr#ljzjr.cn(#替换@)

合作QQ:1447260813

中国金融时报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0 - 2018 ljzjr.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