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主页 > 国际 >

“通俄门”:调查终结 真相待解

2019-03-23 19:05 来源:互联网 作者:WB01
摘要: 
特别检察官的分寸 米勒于2017年5月被任命为特别检察官,主持调查2016年美国总统选举期间特朗普竞选团队是否同俄罗

  中新社华盛顿3月23日电 题:“通俄门”:调查终结 真相待解

  中新社记者 陈孟统

  除了知道75岁的罗伯特·米勒已经完成报告之外,人们对于“通俄门”调查结果仍然一无所知。

  特别检察官米勒22日向美国司法部长威廉·巴尔提交了历时22个月完成的“通俄门”调查报告。后者将决定向国会和民众公开这份报告中的多少信息。

 

  新任司法部长的难题

  巴尔于今年2月获参议院批准正式出任司法部长,如何处理“通俄门”调查结果被视为其履新之后第一件也是最棘手的难题。他的前任塞申斯正是因为回避“通俄门”调查,而招致美国总统特朗普的不满和批评,并最终于去年11月辞职。

  巴尔当天分别致信国会参众两院的司法委员会通报有关事项。他在信中说,自己正在审查“通俄门”报告,最早可能在这个周末将米勒的主要结论通知国会。

  根据美国1999年通过的特别检察官条例,司法部长对调查报告拥有是否公布以及公布多少内容的裁量权。对于是否公开“通俄门”报告,巴尔截至目前仍没有明确表态。

  他称,自己将与司法部副部长罗森斯坦和米勒磋商,以确定报告中的哪些信息可依法向国会和民众公开。他仍然致力于尽可能提高透明度。分析认为,巴尔的这一立场为自己留下了很大的回旋余地。

  尽管如此,巴尔目前正承受着来自舆论和政治层面的双重压力。

  美国国会众议院14日全票通过一项不具约束力的决议,呼吁司法部向国会和民众公开“通俄门”报告。众议长佩洛西和民主党参议院领袖舒默22日发表联合声明称,巴尔有必要公布完整的调查报告。“美国人民有权知道真相”。

  《纽约时报》说,自水门事件以来,还没有哪位特别检察官的调查能让美国公众如此着迷。民意调查显示,大多数美国人都想知道这份报告的结果。

  特别检察官的分寸

  米勒于2017年5月被任命为特别检察官,主持调查2016年美国总统选举期间特朗普竞选团队是否同俄罗斯方面“合谋”等问题。

  美国媒体用“沉默的调查”形容这位联邦调查局前局长的工作风格。相对于总统时不时地公开表达不满,米勒对于调查进展很少直接发声,一些起诉焦点人物的消息往往选择在周末或者工作日的傍晚才释出。

  截至目前,米勒团队已起诉超过30个美国或他国个人和实体,数名特朗普前竞选团队成员已认罪或被定罪,但已知罪名并不涉及“通俄”指控。

  多家美国媒体22日援引匿名司法部高官的话报道说,米勒在提交最终报告前,未再提出新的起诉。这意味着在米勒持续近两年的调查期间,没有任何特朗普竞选团队成员公开受到“通俄”指控。

  对于这一最新消息,有共和党人以此作为总统没有与莫斯科“合谋”的佐证,一些民主党人则表示要传唤米勒,确保报告全面公开。

  有舆论猜测,想要听到米勒开口谈论“通俄门”调查,或许只有等到他坐上国会听证席。

  总统特朗普的“烦恼”

  历时近两年的“通俄门”调查,几乎伴随着特朗普的总统任期。特朗普不断抨击调查是“对总统的骚扰”和“政治猎巫”。在被记者问及相关问题时,他时常连说三个“不”,强调自己与莫斯科之间没有“合谋”。

  在米勒的调查过程中,6名特朗普前助手被控或被判有罪。这也让总统在竞选中是否存在不当行为的争议持续,“弹劾”之声时而隐现。

  美国媒体对此亦评价不一。《纽约时报》称,“通俄门”调查让特朗普和他的圈子受到了广泛的影响。《华盛顿邮报》分析认为,目前还不清楚米勒的报告是否会对总统造成政治上的伤害。

  路透社认为,特朗普的法律困境超出了米勒报告。其文章指出,美国司法部有一项几十年来的政策,即现任总统不能面临刑事指控,所以即使有证据表明特朗普有不当行为,他在任期内也不太可能面临这样的指控。

  特朗普22日在佛罗里达海湖庄园参加外事活动,尚未就此作出直接回应。就在一天前,他表示,“通俄门”调查报告应该公之于众,自己并不介意。

  白宫发言人桑德斯在当天的声明中说,尚未收到或听取关于“通俄门”调查报告的简报。“下一步将由司法部长巴尔来决定,我们期待着这一进程顺其自然。”

  事实上,“通俄门”调查尚未结束,新的调查就已经开始。美国国会众议院司法委员会4日宣布开启一项针对特朗普的调查,集中在总统是否存在妨碍司法、贪腐以及权力滥用等问题上。特朗普前私人律师科亨2月27日在国会作证时说,纽约南区联邦检察官办公室正在调查特朗普的商业行为和金融交易。

  米勒关上了“通俄”调查之门,却把“钥匙”交给了别人。可以预期,华盛顿将在对真相的好奇与追问、争夺与捍卫中走向2020年。(完)

[ 编辑: 运营BX01 ]

中国金融领域第一媒体

更多服务
友情链接

京ICP备11011451号-1

举报热线:(010)12377

举报邮箱:xinhua_ljzjr#ljzjr.cn(#替换@)

合作QQ:1447260813

中国金融时报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0 - 2018 ljzjr.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