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主页 > 区块链 >

小心!别被这些“虚拟货币”等非法金融活动骗了

2019-03-26 18:42 来源:互联网 作者:WB01
摘要: 
小心!别被这些“虚拟货币”等非法金融活动骗了

小心!别被这些“虚拟货币”等非法金融活动骗了

没错,非法金融活动又开始蠢蠢欲动了!

生财君获悉,近期部分媒体、社交平台、研究团体以“金融创新”为噱头,发币揽财为目的,交易炒作升值为利诱,利用“研究”“论坛”之名,宣传“ICO”“IEO”“STO ”“稳定币”“积分币”“数字货币”等,以此进行培训、项目推介、融资交易等不同形式的线上、线下活动。

此类活动究竟是什么“妖怪”?北京市互联网金融行业协会发布风险提示称,此类活动并非真正基于区块链技术,而是借机炒作区块链概念,严重扰乱正常的金融经济秩序,带来社会风险隐患。为此,北京互金协会发布风险提示,请在京各相关机构、个人防范以STO、稳定币等名义进行非法金融活动。

“这些‘研究’‘论坛’等活动基本未作投资人适当性控制,缺乏向潜在投资作充分的风险教育。在种种利益诱导下,特别是近期境外某知名虚拟货币交易所推出IEO商业模式,其中的个别代币短期内价格被炒高至5倍以上,极大的刺激了国内大量潜在交易者试图参与此种“‘投机盛宴’。”中央财经大学法学院教授,区块链+法律监管资深研究专家邓建鹏在接受《经济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邓建鹏进一步解释,“虚拟货币有非常典型的涉众型证券交易模式性质,同时具有极高的投机风险和欺诈风险,其潜在隐患一旦爆发,势必又将引起一大波‘韭菜’被收割,最后冲击社会稳定。”

对金融消费者来说,应该如何防范此类“创新”?对此,邓建鹏表示,“金融消费者首先应有充分的投资风险意识,从事相关投资活动,应该严格与自己风险承担能力相匹配,以免对自己或家庭造成不可挽回的危害;其次,区块链领域的投资活动具有很高的专业技术门槛,对该领域的应用和特征缺乏深刻认知与理解的潜在投资者,应特别谨慎。”

同时邓建鹏强调,金融消费者应注意到区块链在信用缺失的领域可能存在巨大的运用价值,但是,当前其运用多处于概念与理论探索阶段,真正进入大规模使用以及产生真正的商业价值,进而创造商业利润,需要更长的时间,当前不少区块链的创业项目存在夸大其辞或者过度包装,因此投资需要谨慎。

值得注意的是,在上述风险提示中,北京互金协会表示,请广大公众理性看待区块链,不要盲目相信天花乱坠的承诺,树立正确的货币观念和投资理念,切实提高风险意识。

专家强调,区块链领域创造投资价值或利润,需要脱虚向实,与实体经济紧密结合,而当前大量项目尚未达到这一层次。“短期内买卖各种虚拟货币获利,往往不是来自实体经济产生的利润,大多完全是投机与炒作的结果,这一现象显然无法长期持续。”邓建鹏提醒投资者,指望短期获得暴利,要么是收割“韭菜”而来,要么就是芸花一现象,如梦泡影。投资人理解了这些特点,在具备非常专业的知识前提下,选择投资与实体经济相结的区块链项目,可能才是长久之道。

小伙伴们,请一定擦亮眼睛,对这些非法金融活动说“不”!

[ 编辑: 运营BX01 ]

中国金融领域第一媒体

更多服务
友情链接

京ICP备11011451号-1

举报热线:(010)12377

举报邮箱:xinhua_ljzjr#ljzjr.cn(#替换@)

合作QQ:1447260813

中国金融时报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0 - 2018 ljzjr.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