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主页 > 区块链 >

CIO:人工智能时代校长新角色

2019-03-27 23:23 来源:互联网 作者:WB01
摘要: 
人工智能即将改变整个学校、影响整个教育,校长如何才能适应这样的变化?应该如何做好准备? 今年初,《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发布,就建设教育强国实现教育现代化对各部门提出

人工智能即将改变整个学校、影响整个教育,校长如何才能适应这样的变化?应该如何做好准备?

今年初,《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发布,就建设教育强国实现教育现代化对各部门提出了非常明确的要求,这是一个宏伟的目标,也是一个光荣的历史使命。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高度,作为校长,我们如何参与到这一伟大的征程中,在实现教育强国的伟大实践中担当何种角色?我想,除了做好常规的角色扮演之外,CIO是新时代给予校长的新角色、新使命。

何谓CIO?即首席信息官(Chief Information Officer)。《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中提出“要在各级各类学校逐步建立由校领导担任首席信息官(CIO)的制度,全面统筹本单位信息化的规划与发展”。这是在教育现代化大背景下,教育部首次提出学校管理应该设置这一角色。信息时代尤其是人工智能时代,如何做好CIO是我们每个校长的必答题。

未来已来,新角色要求校长应战新时代

面对人工智能这一变革浪潮,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都把发展人工智能作为提升国家实力、参与全球竞争、力争赢得主动和先机的重要驱动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深刻指出,“人工智能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量,加快发展新一代人工智能是事关我国能否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的战略问题”。错失一个机遇,就有可能错过整整一个时代。

不仅如此,人工智能时代也正在塑造教育的新形态,让教育呈现新特点:人工智能技术高度融入学校治理的方方面面;个性化学习和深度学习是学习的主要方式;课程建构发生了本质改变。面对这样的新变化,国家层面已经进行了科学、系统的顶层设计,如国务院印发的《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明确提出要完善人工智能教育体系,建设人工智能学科,在中小学阶段设置人工智能相关课程,智能教育作为重点任务成为人工智能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2018年5月,教育部发布的《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指出,要全面建成“三通两平台”,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个性化、终身化的教育体系,实现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理想学习型社会。

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国在人工智能领域取得重要进展,如语音识别、视觉识别技术、自适应学习、直觉感知等在国际上获得广泛关注与认可。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我国人工智能整体发展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差距,在人工智能教育方面也是如此。面对新形势新需求,校长必须主动求变应变,牢牢把握人工智能发展的重大历史机遇,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着眼点,以课程建设为抓手,以信息技术为手段,以观念理念更新为核心,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接受人工智能对教育变革的巨大挑战,做好CIO这一新角色。

阿尔法狗系统开发团队创始人戴密斯·哈萨比斯提出了“创造解决世界上一切问题的通用人工智能”这一目标。这是一个多么值得期待的理想王国——可以让计算机(机器)通过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类智能,使得这些计算机(机器)会听、会看、会说、会思考、会学习、会行动。计算机(机器)什么都会了,连学习都可以了,那么,我们真正的人在哪里?如何对人类进行教育,树立怎样的教育理念成为人工智能时代下CIO这一角色的另一个追问。

要解决这个追问,我们应该回到教育原点,回到党的教育方针上进行思考和聚焦。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是新时代永不改变的方向和目标。

人工智能时代,学生的批判性思考能力、协作沟通能力、创新创造能力、灵活性与适应能力、主动性与自我导向、跨文化交流能力、高效的行动力、责任感、领导力等,都是关键的竞争力。审视教育的发展历史,俯瞰人工智能对教育的巨大影响,在迈向2035教育现代化的道路上,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也要求校长把教育理念聚焦在公平、优质、全面和可持续发展上来。否则,会走向误区甚至是反面。

重新构建,新角色要求校长提升新能力

从学校管理的角度上看,人工智能时代CIO这一新角色要求校长应该具备极强的学习能力,能熟练掌握学校教育信息化业务流程,具有较强的领导力和协调沟通能力,同时还要具备信息系统规划设计的专业技能。随着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应用日益广泛,校长一定要在校园环境建设、课程建构、学习方式、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师生互动、社会实践、学生评价乃至教师专业发展等方面进行重新建构、整体设计、系统推进,适应新时代的发展和人才培养要求。

[ 编辑: 运营BX01 ]

中国金融领域第一媒体

更多服务
友情链接

京ICP备11011451号-1

举报热线:(010)12377

举报邮箱:xinhua_ljzjr#ljzjr.cn(#替换@)

合作QQ:1447260813

中国金融时报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0 - 2018 ljzjr.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