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主页 > 区块链 >

“AI+”时代来了吗?人与AI如何相处

2019-03-28 23:19 来源:互联网 作者:WB01
摘要: 
1956年,美国达特茅斯会议聚集了最早的一批研究者,确定了人工智能的名称和任务,被称为AI诞生的标志。人工智能

  1956年,美国达特茅斯会议聚集了最早的一批研究者,确定了人工智能的名称和任务,被称为AI诞生的标志。人工智能从诞生发展至今已经60多年,人工智能的迅速发展正在深刻改变人类社会和世界的面貌。为抓住 AI 发展的战略机遇,越来越多的国家和组织已争相开始制定国家层面的发展规划。

  AI数据应该如何处理;现在的AI发展水平处于什么阶段,离真正的人工智能还有多远;人工智能与制造等行业的融合,对就业造成了巨大冲击,人与AI未来如何相处。这些问题,引起了学研、产业、公众的广泛关注。

  3月27日,博鳌亚洲论坛2019年年会上,威盛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陈文琦、现代密码学之父、图灵奖得主、Cryptic Labs首席科学家惠特菲尔德·迪菲、阿斯利康公司董事长雷夫·约翰森、携程旅行网首席传播官席伟航、百度副总裁尹世明与小i机器人创始人、董事长袁辉进行了深入讨论。

  数据需要“清洗”与管理分布式AI系统需求凸显

  雷夫·约翰森认为,在医疗领域,有三件事情可以通过AI辅助:生物学、基因排序、定制个性化药品。要实现这一切,数据要首先得到存储和管理。对于AI来说,目前存在的大量数据大都是没有经过“清洗”和整理的“脏数据”,必须要清洗和整理,才能有效利用这些数据。目前,还没有人找出办法,对AI数据进行整理。所以,AI的第一个应用场景应该是“清洗”数据。

  尹世明称,可以基于一些有噪音的数据,生成非常可靠的清洗整理数据的模型,亦即AI的算法。强大的计算力,使人们可以在任何时候,从边缘或云端调用数据来支持AI。所以,数据是核心,硬件则是驱动的关键。

  从事硬件领域的陈文琦也认为,硬件驱动对AI的发展非常重要。今天谈的AI,其实已经存在了很长时间,突然之间变得强大和无所不在,最重要的就是计算力的支撑,计算的作用越来越重要。“MIT在五个学院之外又建立了AI学院,但是麻省理工并不是唯一这样做的学校,很多的大学和学术机构都在关注。计算力将发挥更大的作用,我们之前并没有注意到这一点,但是现在注意到了。所以,计算力是AI向前发展的最大驱动力。要突破现在的架构量,建立巨大的并行处理能力,依然会面临很多的问题。”

  在AI系统集中式、分布式问题上,陈文琦、迪菲和雷夫·约翰森的观点一致,认为目前普遍存在的是集中式AI系统,希望未来有一个更发达的分布式AI系统,来帮助解决数据清理、安全隐私等问题,而区块链技术的进展则可以帮助解决这个问题。

  AI发展需突破理论框架融入生活与产业

  AI是真正的智能么?广义的AI与侠义的AI之间的距离是什么?

  迪菲认为,它比其他的现象更类似人的思考。袁辉说,广义的AI已经发展了60多年,关注得最多的是算力和数据问题。之所以这个话题长盛不衰,是因为新的AI正在走入一个困境。对于AI的未来之路在哪里,很多人存在误解。人工智能分为通用的人工智能和特定的人工智能,过去的60年间,人类做了很多通用的人工智能,但希望和现实的差距还很远。

  “目前AI的数据处理还是非常初级的,我们是用巨大的数据处理一个很小的任务。从我们过往的经历来看,原本可以通过非常小的数据,完成很大的任务。”袁辉称,深度学习只是AI的一部分,未来AI的出路应该有两条。一条是突破过去的框架。如果不能突破过去的理论,AI很可能会陷入研究困境。二是AI的应用要融入生活的各个方面、产业的各个领域,这是AI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尹世明认为,把AI变成应用,需要一整套的产业链来提供支持,比如说边缘计算,要有云计算的能力加上边缘计算的能力;基础设施需要改变;需要数据标识的工具,即数据做标签,包括语音的、算法的。

  陈文琦补充说,目前的应用大部分是在H端,网络架构实时处理还不够快。全球范围内91%的公司都没有很好地利用数据。5G的大规模应用有望帮助解决这个问题。

  雷夫·约翰森认为,5G的计算力,无论是在核心还是边缘都是可用的,但是需要连通。比如,有了5G,在上海的一个指挥中心,就可以通过5G通讯,给一个乡村的儿童做远程手术。基础设施、好的存储、好的通讯,都能够帮助智能医疗的发展。“如果我们把注意力放在AI上,而不只是讨论它的风险,就可以确保有足够的区块链或其他的技术,能够让这种研究更好地展开,挽救很多的生命,造福患者。”

  人与AI如何相处

  随着AI快速发展,影响力越来越凸显,它会在多大范围内代替人的作用,人与AI应该如何相处,成为值得思考的问题。

[ 编辑: 运营BX01 ]

中国金融领域第一媒体

更多服务
友情链接

京ICP备11011451号-1

举报热线:(010)12377

举报邮箱:xinhua_ljzjr#ljzjr.cn(#替换@)

合作QQ:1447260813

中国金融时报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0 - 2018 ljzjr.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