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主页 > 区块链 >

用区块链公平激励,「PPIO」想为开发者提供价格更低的去中心化

2019-05-10 15:46 来源:互联网 编辑:运营003
摘要: 
伴随着区块链技术的不断发展,存储逐渐成为了这个领域中热门的赛道之一。在去中心化存储赛道,当前已经出现了如 Filecoin、SIA、Storj、Lambda 等项目。Odaily星球日报日前接触到的

伴随着区块链技术的不断发展,存储逐渐成为了这个领域中热门的赛道之一。在去中心化存储赛道,当前已经出现了如 Filecoin、SIA、Storj、Lambda 等项目。Odaily星球日报日前接触到的 PPIO 平台,也想借区块链的辅助,推出一个面向开发者的去中心化存储服务平台,其核心成员皆为 PPTV 创始团队成员。


PPIO 提供的去中心化存储解决方案以 P2P 式的存储服务为目标,并通过区块链的激励盘活全球的闲置带宽、硬件等资源。用户可以通过贡献相应的资源来赚取收益。


PPIO的去中心化存储服务是如何设计的?


总的来说,PPIO 项目可以分为去中心化存储系统及区块链系统两个部分。



PPIO 的去中心化存储系统主要以 P2P 存储技术为主,用户的数据文件存储在分散的矿工节点上,并使用 P2P 技术来分配和调度,而不存储在区块链中。这意味着,每个拥有带宽资源和硬件存储资源的人都可以成为一个存储节点。但主力带宽的贡献者,更多可能来自于机房等拥有大量闲置资源的机构。


之所以使用 P2P 的存储方式,目的是有效利用社会上的闲置带宽和硬件资源来为开发者提供分发与存储服务。


“每个人都有空闲的硬盘空间或带宽。如果这些闲置空间可以出租赚钱,我相信没有人会拒绝。”PPIO 团队表示,参与提供服务的人就是存储节点,也可理解为矿工。只要矿工将存储和带宽连接到 PPIO 并提供服务,PPIO 就能出租矿工的硬盘空间和带宽,并以token对矿工进行相应激励


当全球范围分布了多个存储节点后,相比起中心化的存储解决方案,P2P 存储方案下的文件和数据传输会更有优势。


“能够把用户量做出来才是最厉害的,P2P 的特点是,贡献资源的人越多,体验越好。”PPIO 团队认为,P2P 的分布式存储平台的先发优势尤其重要,当有企业率先启动后,后入场的团队将很难追上。


而在 PPIO 的区块链的架构部分,PPIO 利用了区块链的经济激励措施,以确保服务的提供者可以得到合适的奖励、市场秩序的破坏者得到相应的惩罚。同时,PPIO 选择将资产、合约及证明上链,目标是以区块链的方式保证激励的公正和透明,从而维护良好的市场秩序。


P2P 存储真的可行吗?


当前,PPIO 主要瞄准的用户为开发者群体。


“2018 年亚马逊 Q3 季度的财报显示,AWS 云服务部门实现了 66.8 亿美元的营收,预计于存储云市场在未来五年内还会有十倍的增长。而我们只需要找准某个点,切入这之中 10% 的市场份额,就已经不得了了。”PPIO 团队这样描述自己的市场空间。


但事实上,数据存储业务的门槛和服务质量要求很高。用户在选择存储服务时,低成本、高服务质量、数据文件下载传输速度快、数据安全等都是重要的筛选条件。在 P2P 的去中心化存储模式下,带宽、存储资源的提供者都是分布式的个人,想要提供优质的服务,必然也需要扩大存储资源的供给端。


当前 PPIO 将自己定位成一个国际化的企业。PPIO 团队进一步举例解释,例如,东南亚等市场仍处于空白,因为当前的一些数据中心多部署在新加坡,而东南亚国家的网络多得跨国访问新加坡等地的服务器,这也间接导致了网络传输速率慢等问题。


而 PPIO 想要通过其正在使用的 token 激励模式,打开海外市场。


PPIO 团队解释:“这和挖矿很类似,矿工为了拿到低价电,会去到各地建设矿场挖矿。其实如果我们经济模型能跑起来的话,我觉得矿工他们也会去自然地去找到带宽成本最低的地区,提供自己的存储服务。”


当前,PPIO 并未实现完全的去中心化,而是将发展路径分成了三个演进阶段:“强中心”,“弱中心”和“去中心”。


强中心化阶段是产品的测试期,包括索引节点、验证节点、结算中心均以中心化的角色出现。PPIO 团队认为先以强中心化的模式规避可能存在的技术难点,才能在产品初期就提高服务质量,服务质量提升后才有可能做好应用。弱中心化阶段中,索引节点、验证节点、结算中心将逐渐节点化,有门槛地参与;而最终的去中心化阶段则是将各个节点开放给所有人参与竞选。


PPIO 团队表示,分三步走也是为了能够加快商业化进程。 当前 PPIO 正处于强中心化阶段,而在其计划中,脱离了中心化阶段后,存储端资源更多将来源于拥有大量闲置机器资源的机房,也对于我们在弱中心化阶段的一个主力的带宽和硬盘的贡献者。

[ 编辑: 运营BX01 ]

中国金融领域第一媒体

更多服务
友情链接

京ICP备11011451号-1

举报热线:(010)12377

举报邮箱:xinhua_ljzjr#ljzjr.cn(#替换@)

合作QQ:1447260813

中国金融时报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0 - 2018 ljzjr.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