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主页 > 区块链 >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李伟:数字化转型助推高质量发展

2019-05-18 02:09 来源:互联网 编辑:运营003
摘要: 
尊敬的梁振英副主席、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上午好!很高兴参加第十届中国民航发展论坛,首先我代表国务院发展

  尊敬的梁振英副主席、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上午好!

  很高兴参加第十届中国民航发展论坛,首先我代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论坛的胜利举办表示热烈的祝贺!民航是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正在经历一轮以数字化转型为主要特征和发展趋势的变革,本届论坛以“智慧民航——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过程中民航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充分体现了新形势下民航系统抢抓机遇的远见和勇于变革的决心。

  对此我想谈三点看法,和各位交流。

  第一,数字技术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主力军。当前,基于信息通信技术的创新发展,催生了数字技术主导的新技术群落,引发新一轮科技革命加速推进,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与其他领域学科交叉融合,成为新一轮科技革命的突破口。除此之外,生物技术、新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等一系列新兴技术,也取得重大突破。各类前沿技术呈现多点突破的态势,正在形成多技术群相互支撑、多头并进的链式态势。未来15年到20年,新一轮科技革命将进一步加强全球技术进步创新的步伐,深刻变革人们的生活和生产方式。从当前技术影响范围、渗透深度,以及综合世界各大机构对新一轮科技革命的预测来看,数字技术具备了引发产业变革的关键特征,成为正在兴起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主力军。

  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看:

  第一方面,数字技术创新已经从过去的单点突破进入多技术协同推进、群体性演变的爆发期。源于数字技术的颠覆性,云计算、物联网、区块链等新兴技术不断涌现,呈现出扩散速度加快,迭代周期缩短的时代特点。技术进步和创新将以指数方式加速发展,数字技术的交叉融合、深度融合特征更加明显,并加速向各领域拓展,比如数字技术与制造、能源、交通等各行业技术相结合,带动了智能制造、智能电网、智能交通的迅速增长。脑科学与数、理、信息等学科教育的结合,正在催生脑与机的交互技术的大发展,将极大带动人工智能复杂网络技术的发展。我们可以预见,基于数字技术延伸的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各类新技术必将层出不穷,并在历次科技革命的基础上向着人类科技的更高水平发展。

  另一方面,数字技术带来的巨大市场需求和增长潜力,势必引发国际产业分工和生产格局、经济格局的大变革。在新技术革命驱动下,制造业服务化、专业化,产业链分工精细化等特征也将凸显,进一步促进国际生产格局向网络化、分布式的方向发展。个性化定制、大规模定制,以及社交化的制造平台等新制造模式不断涌现,新技术革命还将为企业“换道超车”,过去经常讲“弯道超车”,现在讲“换道超车”比较好。对企业迈入前沿带来新的历史机遇,一些新兴科技企业抓住技术变轨的科技窗口进入了世界领先地位。在全球数字排行榜前十名的公司中,数字企业已经从2007年的1家增长到2018年的7家,其中包括在中国注册的阿里巴巴和腾讯,目前中国已经是全球领先的数字技术投资和运用大国。在这一发展过程中,中国孕育了世界三分之一的独角兽公司。

  以上是我的第一点看法。

  第二,数字经济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推动力。近些年来我国实体经济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手段不断攀升,从人人互联到万物互联,从海量数据到人工智能,从生活消费到生产制造,我国数字经济高速增长。2019年有一个白皮书大家可以看到,《中国数字经济发展与就业》白皮书,2018年中国数字经济的规模达到了31.3万亿元,占GDP的比重达到了34.8,成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对这个数据统计的口径,国际上包括国内经济学界都有不同的看法,我们也就什么是数字经济,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也将其作为一个重大研究课题。以现在大多数认可的口径,我们统计,这个31.3万亿元和34.8%的比例,我们认为是可信的。

  当前支撑数字经济发展的数字技术日益成熟,作为生产要素的大数据,已逐步深入到社会生产的全过程,并通过网络和平台载体不断向全面深度智能化方向发展。数字经济深刻改变了传统经济的生产方式和商业模式,它所体现的创新、高效、包容、开放等特征,符合高质量发展的发展内涵。更重要的是,数字经济带动数字变革,将新技术新产业基因源源不断地注入到高质量发展中。我国经济越来越呈现数字化特征,越来越从数字经济中汲取发展的新动能,以数字产业化为基础,产业数字化为主体的经济活动,通过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竞争力,促进产业深度融合,助推我国经济发展实现三大变革。

[ 编辑: 运营BX01 ]

中国金融领域第一媒体

更多服务
友情链接

京ICP备11011451号-1

举报热线:(010)12377

举报邮箱:xinhua_ljzjr#ljzjr.cn(#替换@)

合作QQ:1447260813

中国金融时报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0 - 2018 ljzjr.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