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主页 > 区块链 >

加码数字化转型 银行系金融科技公司再扩容

2019-05-27 21:00 来源:互联网 编辑:运营003
摘要: 
近日,两家极具代表性的银行系金融科技公司先后落地。5月8日,国有大行工行旗下的工银科技有限公司进驻雄安新区

  近日,两家极具代表性的银行系金融科技公司先后落地。5月8日,国有大行工行旗下的工银科技有限公司进驻雄安新区;5月16日,北京银行(601169,诊股)旗下的北银金融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作为第一家城商行旗下金融科技公司在北京宣告成立。

  至此,我国银行系金融科技公司已达8家。银行设立金融科技子公司不仅能有效弱化传统体制机制对金融科技创新带来的制约,还能够为商业银行金融科技创新打开新的市场、开创新的局面。不过,如何在有限的资源、人力、产品基础上,做好集团内外部的平衡,是银行系金融科技子公司需要迫切关注的问题。

银行系金融科技公司增至8家

  5月8日,工行全资子公司工银科技在雄安新区正式开业。工银科技注册资本为6亿元,主要业务方向是以金融科技为方式,聚焦行业客户、政务服务等金融场景建设,开展技术创新、软件研发和产品运营。工行表示,将在优化现有科技机构的基础上,通过建立科技公司,推动自身产品和服务价值链加快向外扩展延伸。

  相隔8日后,北京银行旗下北银科技正式在北京成立,北京银行将其定位于“主要为中小银行、企业和互联网用户提供数字化、智能化、全方位金融科技综合服务”。在依托科技方面,北银科技主要运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未来,北银科技还将通过建立科学实验室,深层挖掘大数据价值,为营销人员提供专业、精准的信息参考,引领客户服务由经验导向转变为数据支撑。

  至此,已有工行、建行两家国有大行,以及兴业、平安、招行、光大、民生、北京银行6家中小银行陆续成立金融科技子公司。

  8家银行系金融科技子公司有着类似的特征,他们主要提供金融云服务、解决方案,并依托本行的特点和优势,建立起自身的产品体系,向本行集团及其子公司逐渐扩展到同业中小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中小企业等开展科技输出服务。

独立化运营机制优势凸显

  成立金融科技公司的初衷,是为了利用市场化的机制扩大银行在金融科技方面的研发和场景应用落地。专家分析认为,银行设立金融科技子公司不仅能有效弱化传统体制机制对金融科技创新带来的制约,还能够为商业银行金融科技创新打开新的市场、开创新的局面。

  “设立独立化运行、科技创新目标明确的金融科技子公司具有明显优势。一方面,专业化的研发模式有助于科研创新的快速推进;另一方面,市场化的薪酬激励机制更容易吸引和培养金融科技人才。除此之外,子公司化运作模式更容易与外部金融机构建立合作关系,有利于构建金融科技生态,为自身金融科技长远发展夯实基础。”民生银行(600016,诊股)研究院院长黄剑辉表示。

  事实上,攻克技术难点并不是商业银行金融科技转型的唯一目标,在技术和服务成熟之后,适时、适当地开展科技输出,从而实现盈利,并获得技术市场话语权是商业银行金融科技转型的另一个重要方向。

  “若以商业银行系统中的一个部门进行科技输出,其他中小型金融机构在接受技术时,容易出现不信任问题。通过组建独立团队,设立防火墙和保密机制后,以子公司名义进行金融科技输出,更容易获得中小型金融机构的信任。”黄剑辉认为。

开放银行为重要探索方向

  经过近几年的发展,银行系金融科技子公司逐渐在金融科技服务市场上崭露头角,并获得一定的市场份额。不过,业内人士认为,对标互联网金融科技公司,银行系金融科技子公司存在自身的发展优势和劣势。

  “银行系金融科技子公司最大的优势在于对金融行业运营、业务、监管理解更为深刻,同时,集团化优势能给予其更多金融资源。但与互联网金融科技公司相比,在技术、场景和体制机制方面仍存在差距。”黄剑辉表示。

  专家分析认为,在科技赋能转型、银行业加速内部孵化金融科技、金融云发展进入红利期的时代背景下,银行系金融科技子公司将获得一定的发展机会,但同时需要注意技术风险、市场竞争及集团内外的资源平衡问题。

  “银行系金融科技公司不仅要服务集团内部,还承担着科技输出的职责。如何在有限的资源、人力、产品基础上,做好集团内外部的平衡,是银行系金融科技子公司需要迫切关注的问题。”黄剑辉认为。

  “银行系金融科技子公司成立时间不长,在公司治理机制、市场化机制等方面都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特别是在市场化机制方面,短期内还很难达到完善。未来发展的核心,是要加快市场化脚步,形成鼓励创新的文化,实现对市场需求敏捷反应,产品创新快速迭代。”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副院长董希淼认为。

  值得一提的是,有业内人士认为,开放银行是银行系金融科技子公司未来重要的探索方向。

[ 编辑: 运营BX01 ]

中国金融领域第一媒体

更多服务
友情链接

京ICP备11011451号-1

举报热线:(010)12377

举报邮箱:xinhua_ljzjr#ljzjr.cn(#替换@)

合作QQ:1447260813

中国金融时报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0 - 2018 ljzjr.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