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主页 > 区块链 >

IPC知产链:为何被称为“区块链领域的独角兽”

2019-06-18 08:25 来源:互联网 编辑:运营003
摘要: 
IPC知产链:为何被称为“区块链领域的独角兽”

进入2019年以来,行业出现各种新型玩法,例如IEO、模式币、共振币,最终都草草收场。币圈资金盘横行,但终归是一场零和游戏,小部分投资者尝到短暂的甜头,大部分投资者为这场疯狂买单。

其实回过头来看,价值投资才是王道,币圈有个基本规律那就是剩者为王。从2014年到现在,活下来的币种很少,随着时间推移,绝大部分币都销声匿迹,例如2014年的点点币,币圈老人应该都知道,当时点点币全球市值排名第三,仅次于比特币与莱特币,而如今点点币已经濒临死亡。

因此,挖掘一些好的币种比什么都来的实在,尤其是一些老币,在别人割韭菜时死磕技术,他们或许才是能够穿越牛熊那批。

一、那些被遗忘的老项目现在怎么样了?

2018年作为公链元年,爆发过很多公链。然而随着熊市的来临,真正在做事的公链极其稀少了,目前还有项目发展动态的有:

EOS:一个区块链操作系统,类似于现在移动互联网的IOS和安卓系统,为区块链应用提供基础设施。

NEO:中国版的以太坊,利用区块链技术和数字身份进行资产数字化,简单来说,NEO=数字资产+智能合约+数字身份,可用于股权众筹、股权交易、债权转让、供应链金融等领域

BTM:一个聚焦于资产领域的专用型区块链平台,帮助现实世界的资产转换为区块链上的资产。换句币圈时髦的词,BTM干的事就是资产通证化。

在资产通证化领域,还有一个名叫IPC的公链项目也做的非常出色。

IPC公链是做什么的?

简单来说,IPC要做的事是帮助实体经济和IP内容去与区块链技术相结合。

在实体经济这一块,实体企业的各种有形无形资产的使用权、债权、股权、应收账款等等,通过IPC公链映射为区块链上的通证,帮助企业的内部和外部实现创造、流动、转移和转换。

在IP内容这一块,IPC有两大杀器,IP Bank和区块链行业导航系统。

IP Bank要打造的是把文字,图片,音乐,影像,人物这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全部记录在IPC公链上面,能够保证知识的完整并有效溯源,生态中自带的token也能对创作者产生激励,以此来解决IP内容行业中的创意溯源与知识产品收益分配问题。

区块链行业的导航系统,类似互联网的hao123,他们的区别在于,有所有数据都是通过区块链存储,做到可追溯,可溯源。对于进入区块链的小白,刚开始的时候有众多的交易所的APP,有众多媒体的APP,有众多区块链行业的各类信息。让小白无从下手,那么IPC要做的导航系统,就是把所有的行业信息归纳在一起,然后所有的数据在链上存证,成为区块链版的hao123。集结、整理和管理区块链行业的大数据,为推动行业的发展做出贡献。让更多的人认识区块链,了解区块链,从IPC的导航系统开始。

作为一个已经运营两年的老项目,IPC养精蓄锐已久。在区块链应用和落地上做出大量创新探索,实现“区块链与实体经济”的深度结合,用颠覆性的方式为整个区块链的发展做出先行示范。因此获得了2017年度杰出区块链应用案例奖和2018年世界区块链大会(乌镇)年度新锐奖,在国内区块链行业塑造了良好的口碑。好口碑也最终反映在市值上,从5月初到现在,IPC币价整整上涨了3倍,上涨势头依旧强劲。


IPC知产链:为何被称为“区块链领域的独角兽”


价值公链应该具备什么要求?

随着2018年公链数量的井喷式激增,公链数量多于开发者,以及数字货币踏入“长熊”的窘境下,公链进入了大洗牌阶段。那么什么样的公链才能留到最后呢?

1、懂得运营

一个项目的运营能力对项目的成败至关重要,一个典型的例子的就是波场,波场创始人孙宇晨凭借出色的营销能力,让曾今一度被认为是“空气币”的波场挺进了加密货币市值排行榜的前10。

IPC在运营方面也不逊色,团队成员都有计算机,数学,密码学、金融等背景,具有专业的技术产品经验和知名区块链公司高管职务工作经验。IPC团队也凭借极强的运营能力与30家优质企业建立深度合作。

2、有用户基础

项目的健康发展离不开用户基础,用户基础越好,共识越强。如果一个项目没有几个用户参与,项目的价值就无法体现,没有用户的支持,项目注定走向失败。

据非小号数据显示,IPC持币地址数为16586,这个数字在传统互联网行业可能不大,但在目前处于早期的区块链行业,这个持币地址数非常可观,超越了火币和OK交易所平台币持币地址数。


IPC知产链:为何被称为“区块链领域的独角兽”


另外在与IPC合作的优质企业本身都自带千万流量,比如雷神科技的游戏星球携1500万粉丝上链IPC,发行通证瑞钻RAY。IPC可以通过与优质企业合作,来获取传统市场的用户,这一点在区块链行业是无人能做到的。

3、有落地产品

[ 编辑: 运营BX01 ]

中国金融领域第一媒体

更多服务
友情链接

京ICP备11011451号-1

举报热线:(010)12377

举报邮箱:xinhua_ljzjr#ljzjr.cn(#替换@)

合作QQ:1447260813

中国金融时报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0 - 2018 ljzjr.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