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主页 > 中国 >

一带一路建设促进中心主任:“一带一路”进入第二阶段

2019-04-25 09:14 来源:互联网 编辑:运营003
摘要: 
借鉴改革开放经验 中国新闻周刊:在部分“一带一路”共建国家,投资环境复杂,会面临很大的地缘政治风险和安全

  从2013年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到两年前首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举办,“一带一路”从愿景到现实,正在朝着和平、繁荣、开放、绿色、创新、文明的方向不断走深走实。

  正在北京召开的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更是吸引了来自全球100多个国家的数千名代表与会。

  在会议召开之前,围绕本届高峰论坛将如何共同推动“一带一路”合作实现高质量发展等问题,《中国新闻周刊》专访了国家发改委一带一路建设促进中心主任翟东升。

  从“大写意”转向“工笔画”

  中国新闻周刊:贯穿本届论坛的主线是共建“一带一路”实现高质量发展,为什么制定这样一个主线?

  翟东升:2019年是“一带一路”建设推进的第六年。和五年前相比,无论国际还是国内形势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就国际形势而言,以美国为首的一些国家开始奉行单边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使国际经济秩序出现波动,中美贸易摩擦加剧。但与此同时,经过五年的努力,“一带一路”倡议已经得到了国际上的普遍响应。国内而言,中国自身已经从高速发展进入高质量发展的阶段,十九大提出要提高对外开放的层次和水平。可以说,“一带一路”建设已经进入第二个阶段。

  2018年8月27日,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5周年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指出,“一带一路”建设已经从谋篇布局的“大写意”阶段转向精雕细琢的“工笔画”阶段。以此为标志,此后“一带一路”的工作重点发生了重大变化。

  在第一阶段,主要是顶层设计和政策机制的构建上。目前,顶层设计基本完成,重点转向施工。所以,第二阶段的特征非常清晰,是以项目建设为重点,抓落实。要干实事,出实招,见实效。围绕项目建设的一些配套措施和政策也要进一步完善。

  中国新闻周刊:本次论坛首次举办企业家大会,为工商界对接合作搭建平台。这一新增环节的用意是什么?

  翟东升:这样做更呼应了共建“一带一路”的性质和定位。“一带一路”本质上是一个经济合作的倡议。外界总是将其解读为地缘政治战略,给它涂上政治或军事的色彩,这是不准确的。中国一直在倡导,共建“一带一路”要坚持遵循市场规律,以市场需求为主导,以企业为主体。举办企业家大会可以突出企业的主体地位,强调“一带一路”的经济合作属性,这是非常有必要的。

  互联互通仍是重中之重

  中国新闻周刊:此前五年,在“一带一路”建设初期,基建先行。在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方面,是否实现预期目标?

  翟东升:基础设施建设是共建“一带一路”的重头戏,也是基础,从五年来的成果看,远超预期。

  但也要看到,相较于巨大的市场需求而言,现有成果只是阶段性的,基础设施建设潜力非常大。下一阶段,“工笔画”的线条是重大项目,而重大项目主要集中在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产业投资和境外园区的建设。尤其是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涉及铁路、公路、港口、能源管道、水利设施、城市市政设施等多种门类,仍然是下一阶段建设的重中之重。

  中国新闻周刊:五年以来,中国在“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有哪些经验可以让国际社会借鉴?

  翟东升:在国家间战略对接上,中国做得比较成功。虽然“一带一路”是中国提出的,但这不仅仅是中国的战略,而是和世界各国一起遵循共商、共建、共享的理念,平等合作,共同发展。各国都有自己的发展战略,中国和他们的战略进行对接,在找到双方战略契合点的基础上协同推进。

  以俄罗斯为例,它主推的是欧亚经济联盟,于是中国加强和俄罗斯在中亚地区的合作,这是欧亚经济联盟和“一带一路”重合的部分。中国通过采取这种国家间的战略对接,让更多国家逐渐认可接受了共建“一带一路”倡议。联合国也指出,“一带一路”倡议与联合国在2015年通过的《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达到了完美的和谐。

  习近平主席要求在共建“一带一路”时坚持正确的义利观,以义为先、义利并举,不急功近利,不搞短期行为。也就是要算大账,不能只算经济账,目标要放长远一点。有些国家可以先予后取,有些可以多予少取,特别贫穷的国家某些时候只予不取。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是希望全世界获得共同发展,互利共赢,不是你输我赢。这是中国式合作与西方援助的不同之处,中国的对外合作不附加任何条件,都是有商有量,契合发展中国家的心愿。

  中国新闻周刊:除了经验以外,在“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中方还面临哪些挑战?

[ 编辑: 运营BX01 ]

中国金融领域第一媒体

更多服务
友情链接

京ICP备11011451号-1

举报热线:(010)12377

举报邮箱:xinhua_ljzjr#ljzjr.cn(#替换@)

合作QQ:1447260813

中国金融时报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0 - 2018 ljzjr.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