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主页 > 中国 >

文明多样性彰显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文明自信

2019-05-17 16:52 来源:互联网 编辑:运营003
摘要: 
习近平主席在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开幕式的主旨演讲中指出:“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

  习近平主席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开幕式主旨演讲系列解读(三)

  文明多样性彰显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文明自信

  张耀军

  每个国家的文化特征和民族气质各不相同,世界文明呈现丰富多彩的多元图景。当前,维护文明多样性仍然是人类文明发展面临的重大课题,而促进文明多样性则有助于树立平等、互鉴、对话、包容的文明观,彰显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文明自信。

  文明多样性是各国文化的多态表达。多样性是社会发展的源泉之一,也是人类文明的本质属性。如同生物多样性构成大自然的多彩多姿一样,文明多样性始终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是不同人群对世界认知和自我文化认同的多样表达。1998年11月第53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宣布2001年为“联合国不同文明之间对话年”。200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3届大会通过了《保护和促进文化表现形式多样性公约》,把“文化多样性”定义为各群体和社会借以表现其文化的多种不同形式。文化多样性不仅体现在人类文化遗产通过丰富多彩的文化表现形式来表达、弘扬和传承的多种方式,也体现在借助各种方式和技术进行的艺术创造、生产、传播、销售和消费的多种方式。马克思主义认为,文化是上层建筑,其发展规律受制于所依存的生产方式,生产方式的不同导致文化的差异,进而形成全球文明的多样性。每一种文明都扎根于自己的生存土壤,凝聚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非凡智慧和精神追求,都有自己存在的价值,都是人类的精神瑰宝,都蕴含着人类发展进步所依赖的精神理念和价值追求。

  文明多样性是人类文明演进的常态标识。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2500多个民族、6000多种语言交织而成当今世界人类文明画卷。文明多样性是世界文明生态系统的基本特征,促进文明多样性是保障基本的人文价值观的前提和基础。多元文化之间的接触、碰撞、相互学习和相互吸收形成文明进步的巨大动力,不断地为各地的文明增添活力。纵观世界历史,以文明多样性为基础的文明交流互鉴始终是人类文明演进的主流。以丝绸之路为例,作为一种历史文化现象,古丝路穿越不同地域、多种民族、多个宗教、多维文化,正是文明多样性促进了古丝绸之路多元文化交融的形成与发展,为世界发展提供了丰富的文明选择,注入强劲的生长动力。时至今日,共建“一带一路”倡议跨越文化差异,倡行文明交流互鉴,正在形成一条多元文明深入对接的人文大通道。“一带一路”文明之路以维护文明多样性为核心,以推动文明交流互鉴为抓手,符合世界文明发展走向,孕育着人类文明未来的前进方向。

  文明多样性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强大动力。不同文化并不是孤立地、互不联系地各自发展,而是在相互交流、相互对话、相互学习、相互碰撞中携手前行。从这样的人文视角出发,可以看到人类发展史是一部多元文明共生并进的历史,不同文明之间相互学习借鉴、互通有无、和谐相处、共同发展,始终是促进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正确道路。因为只有存在多样性,社会才会生发活力和竞争,多元主体之间才会有相互交流与学习的契机,才能互为取长补短。人类社会始终是在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相遇相知而迸发的动力中探寻前路。特别是在全球化和信息化的今天,文明多样性才是人类进步的不竭动力,“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才是解决人类面临的种种难题的文明途径。

  文明多样性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支撑力量。习近平主席在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开幕式的主旨演讲中指出:“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我们要加强世界上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交流互鉴,夯实共建亚洲命运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人文基础。”人类命运共同体涉及人类生活方方面面,从全球文化格局视角看,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多元文化凝聚而成的最大公约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需要在尊重和维护文明多样性的基础上,推动多元文明交流互鉴、交融共存,让文明交流互鉴成为增进各国人民友谊的桥梁、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动力、维护世界和平的纽带。而倡导和展现人类文明多样性,则是现代文明发展到今天的必然结果,也是人类命运共同体应有的逻辑理路和历史担当。文明多样性要发挥支撑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作用,需要各方加深对自身文明和其他文明差异性的认知,推动不同文明交流对话,让各种文明在竞争比较中取长补短,在交流互鉴中共同发展,从而夯实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人文基础。

[ 编辑: 运营BX01 ]

中国金融领域第一媒体

更多服务
友情链接

京ICP备11011451号-1

举报热线:(010)12377

举报邮箱:xinhua_ljzjr#ljzjr.cn(#替换@)

合作QQ:1447260813

中国金融时报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0 - 2018 ljzjr.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