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主页 > 中国 >

跟着总书记学历史

2019-08-25 10:45 来源:互联网 编辑:运营003
摘要: 
嘉峪关: 自强不息 众志成城 20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嘉峪关,拾阶而上,登临城楼,察看关城布局,并听取长城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甘肃考察调研。从敦煌,自西向东,行程上千公里,穿越河西走廊。察看2000多年的丝路明珠敦煌,登上600多年的大漠雄关嘉峪关,凭吊80多年前红军西路军血战之地,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一系列重要讲话,在对历史的回望和思考中,汲取继往开来的力量。

  敦煌:

  自信的文明博大的胸怀

跟着总书记学历史

  “敦者,大也;煌者,盛也。”

  曾经“盛大而辉煌”的敦煌,是古丝绸之路上的璀璨明珠,中西方文明在此碰撞、交融、汇流。

  2016年9月,首届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开幕。习近平总书记专门发来贺信,将敦煌称为“历史上东西方文化交汇的重要枢纽”,并指出“历史表明,世界各民族文化互鉴共进是人类文明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动力。”

  “敦煌我一直是向往的,河西走廊我是希望走到的。”8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如约而至,甘肃考察首站来到敦煌,走进莫高窟。

  鸣沙山东麓,宕泉河西岸,735个洞窟,绵延在南北约2公里的崖面上,见证着古丝绸之路的昔日辉煌。4.5万多平方米壁画,2000余身彩塑,历经千年岁月的沧桑,依然焕发着令人心生敬意和无限神往的传奇之美。

  敦煌之辉煌,是中华文明

  开放包容的鲜活象征。

  在敦煌研究院同有关专家、学者和文化单位代表座谈时,习近平总书记说:“敦煌文化展示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只有充满自信的文明才能在保持自己特色的同时包容、借鉴、吸收各种文明的优秀成果。”

  敦煌的历史告诉我们,文明因交流而兴盛,因隔绝而凋敝。

  因此,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指出:“今天我们要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就要以更加博大的胸怀,更加广泛地开展同各国的文化交流,更加积极主动学习借鉴世界一切优秀文明成果。”

跟着总书记学历史

  敦煌之辉煌,是文运与

  国运相牵的深刻见证。

  莫高窟建造,始于前秦建元二年(公元366年),之后又经北凉、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回鹘、西夏、元等,前后共十一个时代、十四个时期,历时千年。

  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曾几何时,“敦煌在中国,敦煌学在国外”,是多少国人心中之痛。

  听到莫高窟数百年来几经劫掠破坏,新中国成立后不仅得到妥善保护,而且敦煌文化日益发扬光大、远播海外,习近平总书记不禁感叹道,国家强盛才能文化繁荣。

  敦煌的历史启迪我们,伟大时代呼唤繁荣的文化,也必将产生繁荣的文化。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所说,“一个民族的复兴需要强大的物质力量,也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当高楼大厦在我国大地上遍地林立时,中华民族精神的大厦也应该巍然耸立”。

  嘉峪关:

  自强不息 众志成城

跟着总书记学历史

  20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嘉峪关,拾阶而上,登临城楼,察看关城布局,并听取长城保护情况介绍。

  嘉峪关是我国明代万里长城的西端起点,始建于明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距今已有647年的历史,是明代长城沿线修筑时间最早、建筑规模最为壮观、保存最为完整的一座古代军事关隘。

  与敦煌文化的海纳百川不同,嘉峪关展现出另外一番雄浑壮阔的气象。据两山、扼咽喉,城内有城、城外有墙、墙外有壕、层层设防、布局严密,不愧为“天下第一雄关”。

跟着总书记学历史

  “当今世界,人们提起中国,就会想起万里长城;提起中华文明,也会想起万里长城。”

  在嘉峪关,习近平总书记深刻阐释长城文化的深刻内涵:“长城凝聚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和众志成城、坚韧不屈的爱国情怀,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代表性符号和中华文明的重要象征。”

  横亘千里,气贯古今,长城不仅是一项建筑工程,更是民族精神和文化血脉的载体。

  如何让历史说话,让文物说话?习近平总书记明确强调:“要做好长城文化价值发掘和文物遗产传承保护工作,弘扬民族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起磅礴力量。”

  西路军

  雪沃祁连 精神永存

跟着总书记学历史

[ 编辑: 运营BX01 ]

中国金融领域第一媒体

更多服务
友情链接

京ICP备11011451号-1

举报热线:(010)12377

举报邮箱:xinhua_ljzjr#ljzjr.cn(#替换@)

合作QQ:1447260813

中国金融时报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0 - 2018 ljzjr.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