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主页 > 中国 >

校长曹雪涛:南开应恢复到当年“北清复开”的地位与影响

2019-10-17 17:00 来源:互联网 编辑:运营003
摘要: 
在南开大学百年校庆之际,校长曹雪涛接受了《中国新闻周刊》的专访。

曹雪涛。摄影/本刊记者 佟郁

曹雪涛。摄影/中国新闻周刊记者 佟郁

  让辉煌重归南开

  ——专访中国工程院院士、南开大学校长曹雪涛

  中国新闻周刊记者/杜玮

  发于2019.10.14总第919期《中国新闻周刊》

  虽然履职还不满两年,曹雪涛却可能是与南开大学这所百年名校在气质上最为贴近的一任校长。身为曾经最年轻的中国工程院院士,曹雪涛没有留学经历,曾自嘲是个“土得掉渣儿的中国科研工作者”。而南开大学也曾以创始校长张伯苓的“土货化办学”方针,趟出一条“知中国、服务中国” 的中国大学办学之路,为跻身全国名校奠定了基础。

  自1919年在“五四”大潮中应运而生,南开大学走过了100年不平凡的历程。进入新世纪以来,地处天津的南开遇到了发展的新情况、新问题。未来,南开大学将朝着怎样的方向前进,能否重现当年“北清复开”的辉煌?在南开大学百年校庆之际,校长曹雪涛接受了《中国新闻周刊》的专访。

  “‘爱国三问’,振奋了师生、警醒了国人”

  中国新闻周刊:在你眼中,南开精神是什么?

  曹雪涛:简单地说,南开精神就是爱国主义。大学精神是一所学校最核心、最宝贵的财富,我们可以说北大精神是秉承科学自由与兼容并包,清华精神是行胜于言的实干与厚重,南开精神是将爱国主义教育贯穿在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允公允能,涵养有大义有担当的家国情怀,塑造能够知中国、服务中国的素质与能力。那些载入南开史册的名家巨匠们,都不仅仅是凭学术上的成就,他们往往是为国家作出了重大贡献而受到学界与社会的敬重。

  中国新闻周刊:南开大学为何会有这样的爱国主义精神?

  曹雪涛:一所大学的气质与精神往往与其出身或者成立背景有关。在南开学校的创建史上,清楚地镌刻着“南开之创办与中国之革新,同以甲午之败为动机”,正是那场甲午之战,让时任贵州学政的严修开始思考救国之策,让水师学堂的优异生张伯苓开始苦苦求索改造国民的方法。一位晚清大儒、一位水师行伍,在国家危难与民族存亡之际,怀揣教育救国的理想,创办了实行新式教育的南开系列学校,由此开启了将国家命运、民族命运、学校命运、个人命运紧密相系的中国人自力图强、兴办现代大学的百年传奇。特别是在1935年南开大学新学年“始业式”上,面对国家危难时局,张伯苓校长发出了“你是中国人吗?你爱中国吗?你愿意中国好吗?”这振聋发聩的“爱国三问”,振奋了师生、警醒了国人。

  今年年初,习近平总书记亲临学校视察,充分肯定南开百年来的办学理念和发展成就,称“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民族心、民族魂,南开大学具有光荣的爱国主义传统,这是南开的魂”,并再一次高度赞扬了张伯苓校长著名的“爱国三问”。

  “大师重要,大楼也重要”

  中国新闻周刊: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最重要的是什么?

  曹雪涛:所有的大学,学科与人才是核心,人才是根本核心。对南开来说,首先是要事业留人。如果说在南开仅仅是生活很好很easy(舒适),我想是吸引不了人才的。真正的人才,都有很强的事业心。所以我们要创造一个事业留人的环境、催人上进的环境,而且要让大家感到,在南开能够成就你的梦想,这是我们目前最需要去做的事情。

  不过,大师重要,大楼也重要。招来金凤凰,没有梧桐树也不行。我们要为大师为人才提供好的工作条件、生活条件,尽我们一切的力量服务好他们。也许我们的硬件条件还不能那么快就能显著改观,但软件可以尽快改善,我们可以为老师们提供有针对性的政策支撑。所有这些都在积极落实之中,希望能够吸引到更多的有志之才。

  中国新闻周刊:在吸引人才方面有什么具体举措?

  曹雪涛:过去曾有学院对我抱怨说,我们看中了一个人才,把需求提交给学校,很久没有回音,最终这位人才被别的学校挖走了。通过我们班子的集体讨论,决定打破常规,建立人才引进的绿色通道,只要有三名院士或者是文科讲席教授的联名推荐,就直接进入校人才领导小组工作会的议程中,这样大大简化了人才引进的程序和缩减了时间,有的人才引进最快一个月就走完流程,这在过去是难以想象的。

[ 编辑: 运营BX01 ]

中国金融领域第一媒体

更多服务
友情链接

京ICP备11011451号-1

举报热线:(010)12377

举报邮箱:xinhua_ljzjr#ljzjr.cn(#替换@)

合作QQ:1447260813

中国金融时报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0 - 2018 ljzjr.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