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主页 > 滚动 >

90后爱“秒辞”? “前途”和“钱途”都重要

2019-03-22 10:49 来源:互联网 编辑:运营003
摘要: 
随着90后、95后逐渐成为职场的主力军,“这帮娇生惯养的小祖宗难伺候”的说法就一直热度不减,“爱辞职”似乎成

  爱“秒辞”? 90后有话说!

  90后是“史上最爱辞职的一代人”?

  随着90后、95后逐渐成为职场的主力军,“这帮娇生惯养的小祖宗难伺候”的说法就一直热度不减,“爱辞职”似乎成了他们身上的标签。

  “90后离职”的新闻常常登上热搜榜,有媒体援引数据称,90后员工越多的地方离职率越高:2016年,90后员工离职率达30.6%,高出平均水平5%,95后甚至“平均7个月就换一份工作”。有50%的90后在工作半年内离职,而且近九成是主动辞职,在同一个工作岗位干满两年的不到40%。

 

  90后身上还有其他标签:“最垮的一代”“最不能吃苦的一代”“不高兴的一代”“玩世不恭”“不思进取”“想来就来,想走就走,要求还高”……

  一些别出心裁的辞职理由屡屡登上头条。“我失恋了,心情不好”“你们这儿晚上要加班,还不发钱”“你们的工作和我以为的不一样……”某位辞职女教师的“名言”“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也屡次被引用。除此之外,公司环境不好、电脑太烂、午餐难吃、人际关系复杂、感觉不顺心、累了想歇歇等,都可以成为他们“秒辞”的理由。

  针对这一情况,《青年参考》采访了若干位90后职场“新人”,他们都表示不能理解。

  “我认为这事(某位女教师辞职去看世界)非常扯,就是在炒作。”在北京一家律师事务所工作的朱先生对《青年参考》表示,“听说那个女的辞职之后开了间民宿,还环游世界去了,证明她根本就不缺钱,换我我也辞职。”

  朱先生认为,在这些博人眼球的案例中,不少初涉职场的90后是“富二代”,家境优渥,不指望工资度日,对工作也未必有兴趣,所以态度较为敷衍,“秒辞”便不难理解。但用这些个案佐证整个90后群体的工作态度,纯属“标题党”行为。“现在的新人全是90后了,你不用90后用谁啊?”朱先生笑着说。

  90后四川妹子刘小姐辞职了,但她不认为自己属于“秒辞”族。刘小姐是北京一所985高校的金融学硕士,2014年毕业后进入金融街一家顶级私募基金公司上班,工作能力和态度有目共睹,升职加薪随之而来,生活令人艳羡。但2017年,刘小姐辞职了。同为90后的丈夫预见到新的“风口”,小两口南下深圳创业。如今,刘小姐的事业风生水起,还新晋为“辣妈”,实现了“家庭事业两不误”。

  让90后敬重的不是权威,而是专业素养

  小蒋是刘小姐的硕士同学,不过所学专业不同。毕业后,他在海南一所高校做行政,但工作颇不顺心,不到两年就辞职了。目前,他在当地一家事业单位工作。虽然对现状仍然不满意,但他不敢轻易辞职。

  小蒋对《青年参考》表示,他在两家单位都不愉快的根本原因是“办公室政治”。小蒋性格朴实、不善言辞,在“官场”混不开,复杂的人际关系和一些不良风气让他苦不堪言。他的学历在上一家单位数一数二,但领导对他各种挑剔,甚至让他代写论文。一怒之下,小蒋炒了对方鱿鱼。

  没想到,第二家单位比第一家有过之而无不及。“部门就5个人,3个领导1个前辈,所有的活儿都是我一个人干。”他对《青年参考》抱怨道,3个领导的意见经常不统一,让他左右为难,落得“里外不是人”。更难以接受的是,当初许诺的分房遥遥无期,如今只靠每个月的住房补贴勉强维持。

  但小蒋选择咬牙坚持,因为大环境的变化让他不敢轻易跳出体制。“不少跳出体制的人又跳回来了。我意识到,还是保住饭碗要紧。”他说。

  小蒋认为,他离职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在工作中与领导和同事“格格不入”。这也是社会舆论对90后的主要抱怨之一:相对于70后和80后,一些90后不那么吃苦耐劳、努力奋斗,而是更注重表达自我感受、顺应个性,不愿将就。跟前辈相比,许多90后不太愿意“一心扑在事业上”,没日没夜地加班,牺牲健康和个人生活。

  一些90后对领导不再无条件服从。对于“权威”,他们有不同的理解,你不能仅仅通过“头衔”就让他们尊重你,而必须在平等的对话中展示出被90后认同的价值。因此,一些“业务上不那么精干”的领导会发现自己说话不再“好使”,遭到90后员工怒怼是家常便饭。

  在北京一家金融机构工作的胡小姐对此深有体会。她自己也是90后,但还是忍不住对《青年参考》抱怨她以前的单位“新来的小孩”多么“个性十足”。“你好心好意教他们怎么做,人家连句谢谢都不说,觉得这是应该的。”不仅是前辈,这些“孩子们”连领导的话也不怎么听,“我跟领导说话都毕恭毕敬,用‘您’称呼,他们可好,直接‘哎’‘你’这么招呼领导。”

[ 编辑: 运营BX01 ]

中国金融领域第一媒体

更多服务
友情链接

京ICP备11011451号-1

举报热线:(010)12377

举报邮箱:xinhua_ljzjr#ljzjr.cn(#替换@)

合作QQ:1447260813

中国金融时报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0 - 2018 ljzjr.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