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主页 > 滚动 >

推进商品期货市场开放 助力“一带一路”建设

2019-04-02 14:52 来源:互联网 编辑:运营003
摘要: 
大宗商品供给充足、价格稳定对保障国家经济安全意义重大。从资源禀赋和经济联系看,“一带一路”相关国家与中

  推进商品期货市场开放 助力“一带一路”建设
   □ 姜 洋

  大宗商品供给充足、价格稳定对保障国家经济安全意义重大。加快我国商品期货市场建设和开放有利于实现这一目标。利用好商品期货市场有利于防范价格波动风险,维护大宗商品安全。“一带一路”建设拓展了商品期货市场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战略空间。我国应抓住工业化进程中大宗商品大进大出的“窗口期”,在与相关国家共建“一带一路”的进程中,加快推进商品期货市场对外开放,建设大宗商品国际定价中心,助力“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

  商品期货市场对维护国家经济安全有重要作用

  ■ 经济发展史证明,经济大国有必要利用自己的经济体量,建立起本土期货市场,从而确立本国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影响力

 

  大宗商品通过不同产业链影响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大宗商品的价格波动对经济的影响全面而深刻,关系到国家经济安全。从全球看,发达国家、新兴市场国家等都普遍重视包括能源、矿产资源、粮食等在内的大宗商品安全问题。

  商品期货市场具有价格发现和风险管理的功能。商品期货市场通过保障大宗商品价格稳定、强化国家对战略资源的控制力和规则的影响力,可以在维护国家经济安全方面发挥积极作用。比如,墨西哥通过利用国际期货和衍生品市场有效锁定了原油出口价格,保证了预算的稳定性。再如,美国的金融机构不断通过买卖期货合约,实现石油、粮食等战略资源的“动态库存”,强化了美国对战略资源的控制力。因此,早在上世纪70年代初,美国著名经济学家弗里德曼就曾认为,建立一个美国本土的期货市场符合美国的国家利益。美欧在全球证券期货市场上通过制定规则和推广理念极大地增强了软实力,从而也获得了随之而来的巨大政治和经济利益。

  英美等经济大国的经济发展史证明,经济大国有必要利用自己的经济体量,建立起本土的期货市场,从而确立本国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影响力与规则制定权。西方大国都非常重视本土期货市场建设,100多年前,美国、英国在建立大宗商品期货市场为国家利益服务的同时,也为世界其他国家经济发展作出了贡献。

  “一带一路”建设给商品期货市场带来广阔空间

  ■ “一带一路”相关国家与中国在大宗商品贸易上往来密切

  ■ “一带一路”建设显著拓宽了大宗商品运输路径

  ■ 商品期货市场能更紧密推动中国与沿线国家互利共赢

  ■ 中国建立大宗商品定价中心拥有有利条件

  中国提出的共建“一带一路”倡议,顺应了全球治理体系变革的内在要求,得到了沿线国家和地区的积极响应,为金融开放和人民币国际化注入了新的动力,拓展了商品期货市场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战略空间。

  从资源禀赋和经济联系看,“一带一路”相关国家与中国在很多大宗商品上的贸易往来密切。“一带一路”相关国家多数是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具备劳动力成本低、自然资源丰富等特点,是全球最具增长活力和发展潜力的经济板块之一,与中国在很多大宗商品上的贸易往来密切。这些资源禀赋的有效利用和中国对大宗商品的需求存在巨大的利益契合点,良好的合作能够实现互利共赢。

  从基础设施建设看,“一带一路”建设显著拓宽了大宗商品的运输路径。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必然降低贸易成本,加深沿线国家与中国的经济贸易联系,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态势。中国大宗商品贸易运输的通道大多分布在“一带一路”沿线。近年中国与“一带一路”相关国家在大型“互联互通”基础设施上的合作成效显著,伴随着中巴经济走廊、中缅油气管道、中俄原油和天然气管道建设的持续推进,原油、天然气等大宗能源产品陆路运输到中国的路程将缩短85%左右。同时,来自于“一带一路”相关国家的大宗商品的多元化运输格局,可以缓解过去单纯依靠海运、航道单一的困局,为大宗商品物流安全顺畅提供了可能。

  从期货市场的功能发挥看,商品期货市场可以更紧密地推动中国与沿线国家互利共赢。商品期货市场能够通过提升“一带一路”相关国家的现货市场与我国经济的紧密度,为相关国家提供定价基准、风险管理和投资工具,加强信息的汇集和传递。通过期货市场交易共同形成公开透明的价格,共同加强风险管理,共同促进相关国家资本市场的发展。同时,商品期货市场通过提供价格基准和套期保值工具促进经贸发展,通过推广商品期货市场业务规则增强我国在大宗商品市场的定价影响力,通过自身资金融通功能和银保期合作为现货企业融资,通过技术支持和平台建设促进内外市场融合,通过市场培育、人文交流实现民心相通。

[ 编辑: 运营BX01 ]

中国金融领域第一媒体

更多服务
友情链接

京ICP备11011451号-1

举报热线:(010)12377

举报邮箱:xinhua_ljzjr#ljzjr.cn(#替换@)

合作QQ:1447260813

中国金融时报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0 - 2018 ljzjr.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