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主页 > 国际 >

忽视民生,穷兵黩武 澳大搞联合军演所为何来?

2019-04-13 04:47 来源:互联网 编辑:运营003
摘要: 
“澳大利亚一直试图参与‘马拉巴尔’系列演习,这次率先在印度洋海域打造一个常态化的演习机制,意在量身自制

  日前,澳大利亚海军派出大规模海上作战群,开赴印度洋、太平洋海域,联合多国展开为期3个月的系列海上演习,代号“印太奋进2019”。

  兴师动众,炫耀“肌肉”,“搅浑”相关海域,搅乱地区局势,澳大利亚又一次将自己绑上盟友美国的“战车”。

 

  炫耀肌肉 刷存在感

  自3月上旬开始的3个月间,澳大利亚海军编队将先后访问斯里兰卡、印度、印尼、马来西亚、新加坡、泰国、越南等七国,并与各国海军进行联合演习。

  据悉,这支编队既有两栖战力强劲的战略投送舰,也有防空反潜能力较强的护卫舰及负责后勤补给的补给舰。此外,澳大利亚陆军、空军也派出相关装备和人员参加,舰队总人数超过1000人。

  澳大利亚大张旗鼓,组织规模较大编队进行远洋联合演习,并非首次。

  2018年10月,澳军方联合新加坡、马来西亚、新西兰及英国等四国军方,在南海海域举行了为期3周的所谓“国际安全演习”。

  “去年举行的五国联合军演,实际是今年多国联合演习的一次试水。”中国社科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研究员许利平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分析称,此次联合演习并不突然,具有延续性。

  更早之前,2017年9月至11月,澳大利亚曾举行过一次“印太奋进”系列演习。当时,澳海军派出30年来最大规模海上作战群,访问了包括日本、韩国、菲律宾、文莱、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柬埔寨和印尼在内的9个西太平洋区域国家。

  有分析称,通过2017年和今年的两次“印太奋进”演习,澳大利亚海军远洋编队已经走遍了所谓“印太”区域内绝大多数拥有海岸线的国家。

  “今年的‘印太奋进’系列演习引入澳陆军、空军力量,强调联合作战能力。此外,演习科目包括了两栖登陆、地区局势干预等内容。”中国社科院海疆问题专家王晓鹏向本报记者分析指出,除参演人员、队伍装备、科目设置之外,演习海域也值得关注。“如果选择南海海域,那么对华挑衅意味明显;如果选择南太平洋海域,那么对冲中国在这一地区影响力的意味更多。”

  不难发现,近年来,澳大利亚军事动作频繁,在亚太地区猛刷“存在感”,颇不安分。除联合演习之外,过去一两年间,澳大利亚还多次亮出“大手笔”,购买新型潜艇、护卫舰等武器装备提升实力。

  今年2月,澳大利亚与法国签署了一项共同建造12艘潜艇的合作协议。按照这份价值500亿美元的协议,法国海军集团将为澳大利亚提供世界上排水量最大的常规潜艇。去年,澳大利亚以263亿美元高价,从英国订购了9艘护卫舰。

  盲目“选边” 犯老毛病

  “从澳大利亚自身来看,举行大规模多国军演以及大肆购买军备,实无必要,已经超出其防卫国家利益的范围。”许利平说。

  澳大利亚大动干戈,令人不禁深思其背后意图。

  “澳大利亚此次组织多国联合演习,既有战术目标,亦有战略考量。”王晓鹏分析称,“战术上,通过远海演练,打造一支轻型航母编队,提升远洋战斗力,在深蓝海域形成威慑。战略上,借助本次演习并将其常态化,与美国版‘印太战略’实现深度结合。”

  近年来,对于盟友美国提出的所谓“印太战略”,澳大利亚一直不遗余力,积极应和。这次,其更有主动充当“马前卒”之意。

  “澳大利亚近期这番军事举动,不只是为了维护自身利益,更多还是从盟友美国的利益出发。”许利平认为,澳大利亚意图与印度洋及南海周边国家建立联合军演机制,以此在印度洋西边构筑一条围堵中国的军事防火墙,呼应东边的美日韩同盟,成为“印太战略”的一个重要抓手。

  演习代号“印太奋进”以及参与国家也证明了这一点。澳大利亚国防部长克里斯托弗·派恩日前表示,此次联合演习的焦点是加强与印度海军的合作关系。对此,美国《外交学者》杂志刊文指出,澳大利亚尚未被邀请参加美印日“马拉巴尔”系列演习,因此澳印双方举行的演习作用重要。

  “澳大利亚一直试图参与‘马拉巴尔’系列演习,这次率先在印度洋海域打造一个常态化的演习机制,意在量身自制一个澳大利亚版‘印太战略’。”王晓鹏指出,这与澳大利亚的海洋意识变化和海洋战略调整有关。“近年来,澳大利亚所谓‘印太海洋大国’的意识明显强化,海洋战略逐渐转向大洋蓝水战略,目的是建立在南太平洋和南印度洋的战略优势,并深度融入到美国在这一地区的战略当中,强化美澳同盟关系,将其自身打造为美国在南太平洋和南印度洋地区的第一盟友。”

[ 编辑: 运营BX01 ]

中国金融领域第一媒体

更多服务
友情链接

京ICP备11011451号-1

举报热线:(010)12377

举报邮箱:xinhua_ljzjr#ljzjr.cn(#替换@)

合作QQ:1447260813

中国金融时报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0 - 2018 ljzjr.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