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主页 > 区块链 >

科创板,一瓶AI的卸妆水?

2019-03-29 15:46 来源:互联网 作者:WB01
摘要: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钛媒体注:本文来源于微信公众号甲子光年(ID:jazzyear),作者:小北,编辑:火柴Q、甲小姐,

“一级市场估值和泡沫怎么起来的,他们自己心里没点数吗?”一位券商科技产业分析师在谈起即将到来的科创板时对我们说。

“我们反正第一批肯定先不上。”一位AI独角兽融资负责人面对我们对科创板的提问,回答略显暧昧。

“你说那家公司为什么就值这么多钱呢?”一位国内顶尖券商的投行业务部门负责人也曾反问我们,“反正他们的材料递到我这儿,我不会签字。看不懂。”

去年11月亮相,今年3月开闸,6月即将迎来第一批登陆公司的科创板,正在以超预期速度大力推进。

在科创板重点推荐上市的六大领域——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生物医药中,属于新一代信息技术的AI公司可能会经受最大的估值逻辑挑战。

过去几年,中国AI公司在一级市场保持着估值增长默契:

即便是去年的资本寒冬,因优质项目稀缺带来的“幸存者效应”,头部项目仍能拿到不成比例的大额融资;叠加上《减持新规》及IPO审核趋严导致高估值项目退出渠道受阻,退出挑战滞后,以及一级市场交易频率低、市场不透明的特点,公司的估值越来越高,回调速度相对滞后于二级市场。

本来,这个游戏还将在默契中继续,但平地一声雷,科创板来了——AI公司上市时间轴被拉向眼前。

科创板对未盈利的、但具有广阔前景的AI公司所表明的包容态度,既带来了机会,也带来了挑战。当第一批AI公司登陆二级市场,当二级市场的保守务实遇到一级市场的敢赌和想象力,一个触发器会被悄悄按下:二级市场投资者的逻辑将一层层传导回一级市场——AI估值体系的变革甚至重塑,今年将会大概率展开。

一个本来可以更晚回答的问题正被提前推到所有人面前:

都9102年了,AI公司到底值多少钱?

2016-2018:被迅速推高的估值

在细说科创板对AI估值体系的重塑之前,我们不妨先看一看,备受期待和关注的AI公司在近年来是如何一步步获得高估值的。

AI公司的命运大体可以以2016年AlphaGo战胜李世乭为分界点。

第一波是在2012年深度学习取得突破后,市场上陆续出现的AI创业先驱者。它们多是在AI成为大风口之前、以单点技术起家的AI公司,如以人脸识别起家的商汤、旷视,以语音技术起家的云知声、思必驰等;第二波是AI成为大风口之后,成立于2016年之后,在某细分领域找到落地场景的垂直行业应用公司。

对第一批公司来说,在2016年的AlphaGo事件前,对估值影响最大的因子是算法和人才,可简化表达为:

V(2012-2016)=f(算法,人才)

2014年1月,谷歌以6.6亿美元收购DeepMind——当时这家公司只有12位博士和教授,这是反映人才价值的一个典型案例。

商汤敏锐地意识到了这个市场信号。其联合创始人徐冰在2017年接受《中国企业家杂志》采访时曾明确表示其估值对标了DeepMind,“我们在那个时间点是一个三十多个人的团队,2011年开始做深度学习,比DeepMind还要早一年。”[1]

此后,商汤在2015年11月先后完成了千万美元级别的A轮和A+轮融资,投后估值达8亿美元。

紧接着,2016年AlphaGo战胜李世乭,AI被推上风口。风口效应,使得“市梦率”和行业地位也进入了估值因子,可概括为:

V(2016-2018)=f(算法,人才,市梦率↑,行业地位↑)

“市梦率”是对AI的高期待。

AlphaGo直接推高了市场对AI颠覆性的想象,资本汹涌入场。

软银集团首席执行官孙正义曾在采访中表示,他旗下持资1000亿美元的愿景基金已经投资700亿美元,其中重点投资的就是人工智能(AI)领域。他明确表示,“相信AI将在30年内彻底改变人类的生活方式。”

这时,市场上已存在的AI公司获得了先发优势,他们已建立的行业地位、人才储备吸引了大量资本,行业头部溢价开始显现,这一趋势持续到2018年。

以最受国内资本市场追捧的计算机视觉赛道为例,去年,中国AI创业公司的融资总额是1131亿人民币[2],而“计算机视觉四小龙”——商汤、旷视、依图、云从合计拿到了其中200多亿——占总额的五分之一。9月,商汤估值已达到60亿美元,成为人工智能创业公司。

科创板,一瓶AI的卸妆水?

2018头部玩家的融资竞赛

但也是在2018年,一级市场对AI的态度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一方面,随着技术已进入普及化阶段,高精尖人才的碾压式优势逐渐减弱,算法与人才的重要性下降;另一方面,随着前期被投公司从初创期进入成长期,市场也期待看到更多商业成果,最初的“市梦率”消退,真实商业价值的重要性上升。

[ 编辑: 运营BX01 ]

中国金融领域第一媒体

更多服务
友情链接

京ICP备11011451号-1

举报热线:(010)12377

举报邮箱:xinhua_ljzjr#ljzjr.cn(#替换@)

合作QQ:1447260813

中国金融时报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0 - 2018 ljzjr.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