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主页 > 区块链 >

江苏中行以科技创新助力普惠金融发展

2019-04-16 16:09 来源:互联网 编辑:运营003
摘要: 
区块链、模拟机器人、人脸识别、OCR影像扫描……这些原本只出现在研究院和科学文献里的名词,如今都被江苏中行

区块链、模拟机器人、人脸识别、OCR影像扫描……这些原本只出现在研究院和科学文献里的名词,如今都被江苏中行用来建设普惠金融服务平台。通过利用信息科技手段,江苏中行实现了获客的网络化,审批的自动化,风控的智能化和管理的集约化,有力塑造了“科技型普惠金融”的品牌形象。

巧切入、除痛点 充盈小微的“毛细血管”

引金融活水灌溉小微企业,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尤为重要。传统的人工获客和审核方式速度慢、成本高、质量低,甚至会发生客户经理和企业合谋骗贷的情况;而某些真正需要资金的小微企业苦于轻资产运营,导致融资难、融资贵。如何利用科技手段扩充融资渠道、切实解决小微企业的痛点,让资金真正到达实体经济的“最后一公里”就显得尤为重要。

2015年7月,国家税务总局、银监会发布《关于开展“银税互动” 助力小微企业发展活动的通知》。江苏中行以此为切入点,主动联系省国税局,多方协同、积极研究,提出了以“互联网+大数据”为手段,以税务系统为突破口,为小微企业提供小额、信用、快速信贷支持的思路。

江苏中行通过数据服务商与省国税局架设了网络数据专线,在江苏省国税局“网上办税大厅”为企业开设提交申请的窗口,在分行特色系统中开发了接收申请订单和数据报文的标准接口,完善了向各级机构进行派单的功能模块。

合理的风控是金融产品的“过滤网”和“防护伞”。江苏分行组合了无数个筛选条件和模型参数,最终选用了“底层数据+数据模型”对企业进行“3D扫描”。随后,“客户筛选模型”“额度测算模型”“预警信号模型”也相继完成,部署上线。经过近八个月的紧张研发与调试,以“诚信纳税 贷动未来”为核心理念的“中银税贷通”于2016年3月底正式登陆江苏省国税局“网上办税大厅”。

“中银税贷通”只是是江苏中行运用科技创新的一个缩影,在此基础之上,基于新办企业需线上办理“银行账户和财务会计制度备案”场景开发的基础客户引流产品——“中银E开户”也已投产,该产品主要面向公司客户提供线上预约开户、申请预留账户的服务。而旨在解决企业主经营过程中资金需求的“中银税易贷”,通过移动互联网、自动审批模型和大数据分析等技术,实现了全线上模式,最快一天放款,上线后可实时放款和提款。

执牛耳、谋新篇 为企业出海保驾护航

第一名,这是2018年9月中旬,江苏中行(以总行名义投标)中标江苏省政府采购中心“苏贸贷”融资业务承办银行资格的名次;第一批2000多个目标客户“白名单”,江苏中行参照“苏贸贷”模型,只用了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便将其加工生成;第一笔无抵押物、基准利率的贷款,让徐州的一家服饰出口企业扩大了生产规模,解决了后顾之忧……还有无数个没有记录在册的第一,都是江苏中行倾力支持外贸企业的见证。

作为江苏金融业的执牛耳者,江苏中行不断创新,主动求变,积极响应江苏省商务厅和江苏省财政厅联合推出的融资政策,结合外贸企业的出口数据、出口退税数据,以及在分行的收汇数据,同时应用中信保江苏公司的相关保险产品、省商务厅推出的小微外贸企业风险补偿资金作为缓释手段,为外贸企业提供了专属融资产品——中银苏贸贷。

分行整合内外部多方面数据资源,参照“苏贸贷”模型,加工生成了一批“白名单”,并确立了最高1000万额度、基准利率的贷款政策。对于白名单中的客户,系统会自动回复预授信额度。客户经理线上接单后处理,线下审批,客户可线上提款。

实践是真理的“试金石”和“推动器”。江苏中行推出的“信用贷款+基准利率”授信政策,使企业享受到“出口无忧、贷款不愁”的综合金融服务,得到了外贸企业的广泛好评。自2018年11月上线至2019年2月末,“苏贸贷”已批复近200户、累计授信额度超过6亿元。

精机制、守本源 拓宽消费金融的战略纵深

消费金融行业作为金融布局里不可或缺并蓬勃发展的板块,拥有普惠大众的先天亲民基因以及敏锐的市场嗅觉,是将新的科技理念、模式、技术进行转化和应用的最佳场景。然而,如何进行嫁接,既需要眼光,也考验内功。

江苏中行经过谨慎考量,反复验证,于2018年10月底正式上线消费金融微信预约受理系统。

该系统采用人脸识别技术进行客户身份验证,并通过OCR方式实现了用户身份信息自动识别录入,在互联网大数据技术的支持下,与公积金、社保、房产、学历、个税等外部数据对接,联动本行客户数据以及及人行征信,可在秒级速度内给出预审批结果。客户经理以此为业务审批的参考依据,与线下可信渠道对客户资信情况的调查相结合,根据不同产品及业务权限配套预审批规则,快速授予客户予准入结论。

[ 编辑: 运营BX01 ]

中国金融领域第一媒体

更多服务
友情链接

京ICP备11011451号-1

举报热线:(010)12377

举报邮箱:xinhua_ljzjr#ljzjr.cn(#替换@)

合作QQ:1447260813

中国金融时报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0 - 2018 ljzjr.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