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主页 > 区块链 >

区块链与物联网融合创新实现高质量发展

2019-04-24 09:07 来源:互联网 编辑:运营003
摘要: 
【安防展览网 科技动态】区块链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正加速突破应用,世界正在进入以信息产业为主导的经

  【安防展览网 科技动态区块链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正加速突破应用,世界正在进入以信息产业为主导的经济发展时期。党中央和国务院高度重视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近年来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5G等技术迎来发展浪潮,“区块链+物联网”作为重要的可信基础设施,在经济社会各领域的项目正加速落地,有望成为推动数字中国建设的重要推动力,为推动我国实体经济转型升级,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作出重要贡献。围绕于此,中国电子学会展开相关研究及对策建议如下:
 

  当前,新一轮信息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孕育兴起,将对全球经济政治格局、产业组织形态、生产生活方式等带来深刻影响,世界大国竞争格局悄然重塑。物联网和区块链位居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前沿,其重要性愈发凸显,近期福布斯对全球500名企业管理者的调研结果显示,物联网在最重要的新兴技术中位列第一。2019年1月,阿里达摩院发布2019十大科技趋势提出,在各行业数字化进程中,物联网将支撑链下世界和链上数据的可信映射,区块链技术将促进可信数据流转的重组和优化。物联网天然具备分布式基因,与分布异构的区块链系统网络高度匹配,两者的融合发展推动近年来区块链与物联网融合创新逐步加速,发展前景值得期待。
 

  一、区块链和物联网融合发展特征与趋势
 

  物联网设备作为万物互联时代的重要信息入口,有望将区块链和实体世界连接起来,解决区块链落地难题。区块链的去中心化特性为物联网自我治理提供了途径,可帮助物联网中的设备理解彼此,并让物联网中的设备了解不同设备间的关联,从而实现对物联网的分布式控制。在多环节、多场景、多领域应用驱动下,区块链与物联网技术融合不断加速,有望在经济社会多领域加快落地应用。
 

  (一)物联网渐成物理世界和区块链网络连接器,解决区块链真实数据上链难题
 

  当前,区块链尚未落地应用的核心问题是区块链的“硬链接”难题,即在区块链内的数字资产与区块链外的实物或虚拟资产之间难以建立起牢固的、可信任的链接绑定关系。无论是制造、物流、供应链,还是金融、传媒、医疗等产业,物联网均为各类信息和数据上链提供了极为便捷的入口,有望解决区块链上资产与链下实物锚定的关键问题,成为未来数字社会区块链上信息、资产与链下实物锚定的重要工具。未来物联网硬件设备的爆发式增长,信息和数据传输速度的快速提升,以及物联网生态圈的持续拓展,将不断为区块链产业注入新鲜血液,持续扩大区块链技术应用场景。
 

图1 物联网设备通过数字签名为数据上链“保真”

区块链与物联网融合创新实现高质量发展

资料来源:中国电子学会整理
 

  (二)区块链为物联网提供安全可信服务,助力“物联网+”应用加速落地
 

  物联网的数据源自于物理世界,这些数据的安全性直接关系到物理设备乃至物理世界的安全性,一旦出现数据被违规访问、恶意窜改、非法盗取等问题时,其产生的灾难性后果比虚拟世界更严峻,因此物联网应用安全方面问题愈发受到重视。区块链具有去中心化、不可篡改、共享账本、不对称加密、智能合约等功能,如作为物联网安全应用的底层平台,可为物联网安全提供可信存储、数据加密、访问控制、身份认证共识等服务支撑。譬如不可篡改性可以确保链上信息的真实性,共享账本构建信任基础保障业务透明可追溯,不对称加密可保障物联网信息安全,智能合约支持物联网设备自动交易提升系统运转效率,进而提升物联网数据流动、网络开放和智能水平,推动物联网真正实现多领域、大规模和高水准应用。
 

图2 基于区块链的物联网端到端安全框架 

区块链与物联网融合创新实现高质量发展

资料来源:中国电子学会整理
 

  (三)借助共识机制和激励模型,区块链创新物联网应用商业模式
 

  物联网生态系统中的设备提供商、软件服务商、运营管理方、各类用户间的关系错综复杂,如要在多方间建立良好的数据提供、服务获取、交易确认和付费机制,需要借助更加创新的激励机制和商业模式。在物联网实现人、物和平台等互通互联的基础上,区块链可帮助成千上万的节点建立一种依托程序规则自动形成商业联系的生产关系,为物联网多方主体参与贡献和交易提供去中心化平台,同时利用共识机制和激励制度,自动为做出贡献的主体付出相应额度的报酬。在此进程中,设备服务商、软件服务商、运营管理方和用户可共同参与社区和平台治理,有望实现生态体系内多方参与者的高效率和大规模协作。
 

图3 区块链为物联网应用提供新型商业模式 

区块链与物联网融合创新实现高质量发展

资料来源:中国电子学会整理
 

  二、“区块链+物联网”融合发展面临的挑战
 

[ 编辑: 运营BX01 ]

中国金融领域第一媒体

更多服务
友情链接

京ICP备11011451号-1

举报热线:(010)12377

举报邮箱:xinhua_ljzjr#ljzjr.cn(#替换@)

合作QQ:1447260813

中国金融时报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0 - 2018 ljzjr.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