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主页 > 区块链 >

中国区块链技术论文首次中标国际顶会!创新工场王嘉平团队创造历史

2019-05-01 04:41 来源:互联网 编辑:运营003
摘要: 
中国区块链技术论文首次中标国际顶会!创新工场王嘉平团队创造历史-新闻频道-和讯网

  量子位 报道 | 公众号 QbitAI

  黄沙吹尽始到金!

  两位博士学成于中科院计算所的科学家,一篇区块链技术的硬核论文,创造了中国区块链的新历史,也把全球区块链技术往前推进一大步。

  他们提出的Monoxide模型(“一氧化碳”模型),打破区块链不可能三角瓶颈,在满足安全、高性能和去中心化的三角特性前提下,尽量不引入额外的实体,不引入额外的机制,从而实现现有算法性能千倍以上提升。

  其Monoxide模型论文也因此入选计算机网络系统领域的国际顶会NSDI ,成为中国区块链技术入选全球顶会的第一篇。

中国区块链技术论文首次中标国际顶会!创新工场王嘉平团队创造历史

  创造历史者——王嘉平,现任创新工场执行董事、区块链和AI领域的投资人,曾主导了创新工场对比特大陆的首轮机构投资;汪浩,目前供职于为俄亥俄州立大学。

  二人同时也是中科院计算所博士毕业生,中科院计算所也是这篇历史性论文的联合署名单位之一。

  中国区块链论文首次入选国际顶会

  NSDI全称:Networked Systems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是USENIX旗下的旗舰会议之一,也是计算机网络系统领域久负盛名的顶级会议。

  与网络领域的另一顶级学术会议Sigcomm相比,NSDI 更加侧重于网络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注重系统的性能和伸缩性,众所周知的著名大数据系统Spark就发表于2012年NSDI。

  此外,NSDI以重视文章质量著称,采用严格的双盲评审,每篇文章都要经过两轮总计六到八个审稿人审阅,之后还需要经过程序委员会的讨论筛选。

  通常,每届会议录用20多篇论文,录取率仅在25%左右。

  此次NSDI大会共收录了包括知名高校和企业研究机构在内的49篇论文,其中有超过一半来自美国顶尖高校,比如 MIT、UC Berkeley、斯坦福、CMU、普林斯顿、Cornell、UW、哈佛、耶鲁等,而另外近一半则来自微软、Google、Intel等美国知名的云计算相关企业。

  而中国一线研究机构和技术公司也越来越看重,这次NSDI现场,创新工场、中科院计算所、微软亚洲研究院、清华大学和字节跳动等均派出了代表。

  NSDI 关注的研究课题是计算机网络和分布式系统,区块链的核心技术就属于这个领域。

  然而,目前学术界在这个领域的主流研究方向还是关注于中心化的数据中心、超算中心里的理论挑战和实际工程问题,对应的大多是云计算行业和涉及大量计算任务的机器学习领域。

  大会现场,为期三天的会议中,关注区块链的论文仅有王嘉平汪浩这一篇,以至于会议主席在正式开幕的前一晚的预热宣讲中,还特别提到了这篇来自中国的论文,感慨说:“区块链终于来到了NSDI这个分布式系统领域的殿堂。”

  虽然3年前就有大名鼎鼎的Bitcoin-NG区块链论文发表于NSDI, 不过那时还没叫区块链。

  现在,区块链技术开始越来越受到全球关注,并且进入全球顶会的热议范畴。

  但并不意味着论文入选难度降低。

中国区块链技术论文首次中标国际顶会!创新工场王嘉平团队创造历史

  王嘉平博士自述,把NSDI定为论文发表目标,完全是一次迎难而上的决定。

  因为我看到这个会议的研究课题分布在网络系统的各个技术点上,大家都在关心系统的性能,即承载大业务的能力,但是在去中心化的分布式系统的性能提升方面,却一直难有突破。所以,我们认为区块链的性能问题的技术突破,最应该在这里发表。

  最终,苦心人天不负,王嘉平和汪浩博士的论文不仅最终入选NSDI、现场宣讲分享,而且创造了中国区块链技术研究的历史性时刻。

  打破区块链不可能三角瓶颈

  自2008年“区块链之父”中本聪发表论文《Bitcoin: A Peer-to-Peer Electronic Cash System》至今,十余年里全球科学家、技术开发者前赴后继努力,不断解决更难挑战,致力于提高区块链系统性能的项目。

  不过,处于高速前进中的区块链技术却长期面临着一个著名的“不可能三角”技术瓶颈。

  也正是因为这个问题,区块链技术至今仍然无法在各领域内发挥出它的全部潜能。

  这里的区块链“不可能三角”也称“三元悖论”,指区块链网络模型无论采用哪种共识机制来决定新区块的生成方式,都无法同时兼顾性能、安全、去中心化这三项要求,只能满足其中两项而牺牲另外一项,最多三者取其二。

  而王嘉平、汪浩博士的“一氧化碳”模型论文,提出名为异步共识组 Monoxide的区块链扩容方案,可以在由4.8万个全球节点组成的测试环境中,实现比比特币网络高出1000倍的每秒事务处理量,以及1000倍的状态内存容量。

中国区块链技术论文首次中标国际顶会!创新工场王嘉平团队创造历史

  有望打破“不可能三角”这个长期困扰区块链性能的瓶颈。

  王嘉平博士也对还模型进行过形象化讲解。

  他说,受到“不可能三角”的制约,早期的区块链网络通常是单链形式,为了兼顾安全性与去中心化,不得作出性能方面的牺牲:

[ 编辑: 运营BX01 ]

中国金融领域第一媒体

更多服务
友情链接

京ICP备11011451号-1

举报热线:(010)12377

举报邮箱:xinhua_ljzjr#ljzjr.cn(#替换@)

合作QQ:1447260813

中国金融时报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0 - 2018 ljzjr.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