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主页 > 区块链 >

数字化观察之十八:构建数字化银行生态体系

2019-05-16 09:34 来源:互联网 编辑:运营003
摘要: 
数字化观察之十八:构建数字化银行生态体系-银行频道-和讯网

  数字化转型的概念大家并不陌生。20世纪80年代PC机诞生之后,基于PC机和单机软件的大规模应用催生了第一波“数字化转型”;20世纪90年代互联网技术发展掀起了第二次信息化浪潮,催生了第二波“数字化转型”;近年来,以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为代表的金融科技的快速发展,催生了第三次数字化转型浪潮。以银行业为例,据统计,目前超过20%的先进银行已经开始在新兴技术领域布局,积极筹备大规模数字化转型,85%的银行将实施数字化转型计划作为未来工作的重点,全面的数字化转型成为银行参与下一阶段业务竞争的入场券。

  在金融科技时代,数字化转型应该怎么转?我们认为,仅仅加大科技投入,利用科技手段将传统业务搬到线上的做法已经过时了。现阶段,科技革命与金融业变革的融合,已经深刻改变了银行业的商业模式和运作方式。未来的银行将是通过技术实现金融的穿透性服务,以技术手段将金融功能融入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未来,银行是不需要的,但是银行服务是需要的,举个例子:就像把糖放进一杯水里,糖没了但是水变甜了,不一定非要强调糖的概念。

  基于此认识,建设银行在2018年提出“住房租赁”、“普惠金融”、“金融科技”三大战略,推出劳动者港湾,组建建行大学,并将金融科技战略作为核心驱动力量。今年又提出开启数字化时代的“第二发展曲线”,就是要以金融科技为驱动,重构经营模式和金融服务方式,实现全方位数字化转型。

  建设银行提出的金融科技战略简称TOP+。

  “T”(Technology)代表科技驱动。以技术与数据构成双要素,双轮驱动金融创新。建设银行将目前的新技术概括为“ABCDMIX”,即人工智能(A)、区块链(B)、云计算(C)、大数据(D)、移动互联(M)、物联网(I)以及目前还没有正式商用的技术(X)。针对这些技术建立了一系列平台,赋能业务发展。

  对于技术本身,我们不会投入太多精力去研究。因为金融科技的本质是金融,是业务,不是技术。在技术层面建设银行可能不会做到最佳,但是在业务层面可以做到国内最佳、国际一流。所以建设银行的策略就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应用ABCDMIX领域最好的技术,为业务发展赋能。目前建设银行正在与全世界著名的ICT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合作,成立建设银行集团金融科技联合创新中心,融合企业的科技优势和建设银行对金融业务的理解,持续赋能业务发展。

  此外,建设银行将数据驱动作为数字化转型的另外一个基础。数据驱动被公认为继实验观测、理论推演、计算模拟之后人类认识世界的第四范式。所以建设银行十分重视数据能力建设,通过建设新一代核心系统,形成了完整的数据管理体系和数据应用体系

  首先是建立“标准化的数据规范”,通过数据五级建模对全行业务数据、业务指标进行梳理,打破以前部门级数据孤岛,保证企业级数据的标准、完善、一致、可信。

  其次是建立“企业级数据仓库”,涵盖行内外数据和非结构、半结构化数据,形成面向业务的统一数据视图,支持境内外、总分行、各业务条线用数,构建业务与数据桥梁,最大化发挥数据的业务价值。

  然后在数据规范和企业级数据仓库的支撑下,打造灵活多样的数据应用。比如建立企业级数据应用平台,针对不同用户类型和差异化需求,提供定制页面、固定报表、自助查询模型等应用模式,服务从网点负责人、到高级管理人员、到数据专家等各类岗位角色,培养自主用数能力。

  建立员工业绩计量系统,实现团队和个人业绩计量,甚至跨一级分行的团队营销都能做到准确计量;在总行层面可将重大营销任务分解到机构、团队和个人,将全行战略高效传导至一线员工。

  打造“慧视”系列产品体系,为各级管理岗位提供“智慧可视”的管理决策支持视图,通过手机APP即可随时查看最新经营信息。比如针对支行行长,通过手机APP首页可查看上一日客户存款大额变动情况。针对存款金额流出过大的客户,及时安排客户经理寻找原因并进行补救。

  随着技术发展,在现有基础上持续优化数据能力。运用新的数据处理技术,建立面向数据分析人员的大数据生态体系,提高数据整合、海量数据处理、数据产品创造能力;将数据分析深入业务流程,实现客户智能、产品智能、风控智能、运营智能。

  “O”(Open)代表能力开放。将建设银行集团的功能和数据以服务方式向社会开放,打造建设银行应用商店(CCB Store)。

[ 编辑: 运营BX01 ]

中国金融领域第一媒体

更多服务
友情链接

京ICP备11011451号-1

举报热线:(010)12377

举报邮箱:xinhua_ljzjr#ljzjr.cn(#替换@)

合作QQ:1447260813

中国金融时报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0 - 2018 ljzjr.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