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主页 > 科技 >

新技术层出不穷:5G落地 创新跟进

2019-07-15 17:49 来源:互联网 编辑:运营003
摘要: 
工作人员在2019中国互联网大会展示现场介绍5G智能应用。陈肇雄表示,要推动5G等技术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促进产业

  新技术层出不穷 新应用遍地开花
  5G落地,创新跟进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黄 鑫 实习生 张天益

新技术层出不穷:5G落地 创新跟进

  工作人员在2019中国互联网大会展示现场介绍5G智能应用。 本报记者 赵 晶摄(中经视觉)

  5G网络作为通信基础,开启了互联网发展的新篇章。依靠5G网络衍生出的各种新技术、新应用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方向。随着5G正式商用,通信技术和实体经济深度的融合,将加快产业实现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培育新应用、新模式、新业态——

  在日前由中国互联网协会主办的2019(第十八届)中国互联网大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互联网协会理事长邬贺铨表示,5G开启了互联网发展的新篇章,5G对中国科技与经济发展来说是难得的机遇,5G创新永远在路上。

  “2009年以来,中国的移动互联网发展在全球处于领先地位,3G、4G技术标准方面均有所创新。在即将到来的5G时代,也希望中国继续作出贡献。”国际电信联盟秘书长赵厚麟说。

  引领技术创新

  工信部副部长陈肇雄表示,要推动互联网持续健康快速发展,还需突破核心技术,掌握发展主动权。要完善创新生态,健全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加强基础科学前瞻布局,提升原始创新能力,掌握一批杀手锏、颠覆性、非对称技术。

  5G将引领互联网的技术创新。5G通过云化、虚拟化、互联网化和多种模式的结合,引领了网络技术的整体创新,并且内生了增强移动宽带高可靠、低时延和大连接的能力。

  邬贺铨举例说,5G提出要从单一的云发展到中心云和边缘云,边缘云可以在低时延下快速处理数据,适用于工业互联网、车联网、远程医疗、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这些边缘云过滤的数据送到中心云后,经过收集、优化成网络的数学模型,再下传到边缘云。这种两级云成本是单一云成本的39%,未来50%的数据都会在边缘云处理。

  “未来的5G应用可能会采用类似手机APP的方式,以适应未来业务发展的不确定性。这种APP既可以由运营商来开发,也可以由第三方互联网企业来开发。”邬贺铨说。

  “5G已被视为新型基础设施之一。”陈肇雄表示,要加快建设5G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传统基础设施智能化水平,构建高速、智能、泛在、安全、绿色的新一代信息网络,形成适应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需要的信息基础设施体系。

  拓展应用落地

  今年6月份,我国发放5G商用牌照,正式进入5G商用元年。“5G商用正好是互联网进入下半场,消费互联网深化和工业互联网起步的时期,也是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发展的旺盛期。5G不仅将开拓消费领域、产业领域的新应用,还会催生更多新业态。”邬贺铨说。

  当前,5G已经带来了许多新应用。2022年冬奥会,5G终端将装在头盔、雪橇板上,让观众有像运动员一样身临其境的感觉。此外,多例5G远程医疗手术成功实施,“5G+虚拟现实”也在视频、游戏、直播、旅游、医疗等领域实现应用。

  5G具有低时延、高可靠性、高带宽、大连接等特性,可以满足工业互联网的要求,工业互联网已经成为5G规模商用的突破口。目前,5G在工业互联网领域已有不少应用案例,如电网、港口、炼油厂、飞机厂、钢铁厂、机械加工等。

  邬贺铨举例,“5G+8K+移动边缘计算”可以让机器人反应更敏感,机械手和5G关联起来将更智能。此外,“无人机+5G”将在农业领域大展拳脚。现在,利用5G和无人机实时监控苹果开花,可以在苹果结果前几个月就预测到苹果产量,从而用期货的方式将苹果销售出去。

  陈肇雄表示,要推动5G等技术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促进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加快一二三产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培育新应用、新模式、新业态,拓展数字经济新空间,不断形成新增长点、新动能。

  工业互联网已成为企业布局的重点。据用友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王健介绍,用友面向工业企业构建了用友精智工业互联网平台,该平台作为用友企业云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将为工业企业提供各种服务以及第三方SaaS(软件即服务)服务,推动工业企业迈向数字化。

  走向智能发展

  5G将推动“互联网+”走向“智能+”。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副院长何桂立认为,从“互联网+”到“智能+”,说明我国信息化进入了新阶段。这个阶段是以大数据、人工智能、5G技术的应用为主要依托,进一步把人脑的功能和智慧,通过网络化、平台化、软件释放出来,所以网络、设备设施和服务具有了一定的像人一样的分析、总结、学习能力。

[ 编辑: 运营BX01 ]

中国金融领域第一媒体

更多服务
友情链接

京ICP备11011451号-1

举报热线:(010)12377

举报邮箱:xinhua_ljzjr#ljzjr.cn(#替换@)

合作QQ:1447260813

中国金融时报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0 - 2018 ljzjr.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