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主页 > 滚动 >

滴滴安全攻坚300天 首次展示安全体系全景图

2019-07-23 04:58 来源:互联网 编辑:运营003
摘要: 
数据显示,当前滴滴平台针对司机日均人脸验证达430万人次,100%覆盖全量司机的出车验证和行程中抽检,月均人工抽

  □ 法制网见习记者 王婧

  7月2日,是滴滴出行启动安全整改第300天。

  这300天凝聚了滴滴的反思、整改与进步。在当天的媒体沟通会上,滴滴首次系统性地公开了安全整改的各项细节,详细披露了安全攻坚300天进展。

  对外公示管控标准  

  “一个好的餐厅,厨房首先应该是开放透明的,让公众可以看到过程。我们举办开放日,也是希望大家进来看到滴滴的工作过程,监督我们的工作。”滴滴总裁柳青在媒体开放日上说。

  回顾这300天的工作,滴滴安全管理团队阐述了目前安全工作中存在的难点和痛点,希望能够倾听社会各方意见、建议,推动共治、共建、共享出行安全。例如,司机是否可以拒载醉酒乘客?未成年人是否可以独立乘车?滴滴的选择是把这些问题公开出去、开放出来,邀请大家共同讨论出行中的问题,共同探讨解决办法。

  据了解,成为滴滴网约车司机,需要符合严格的管控标准,“一名驾驶员要进入滴滴平台成为网约车司机,必须要过人脸识别核验等六道审查流程,且最后一关是持续性的审查关。”滴滴准入安全负责人北海告诉记者,平台严格遵守交通运输部等部委发布的《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关于车辆及驾驶员的准入标准。

  数据显示,当前滴滴平台针对司机日均人脸验证达430万人次,100%覆盖全量司机的出车验证和行程中抽检,月均人工抽检复核60万人次。

  根据滴滴平台规则,司机如果出现“人不符”的违规行为,将面临平台上最严厉的管控手段——永久停止服务。

  但有人提出疑问,既然平台不允许驾驶员“人不符”,并采取了各种严格的管控方式和先进技术手段,为什么还有“人不符”现象?

  北海透露了滴滴网约车平台在“安全准入”和“人不符”方面所做的许多不为人知的工作,解开了外界疑惑:“对于非注册车主本人接单的行为,平台已向外界公示了明确的规则和管控标准,比如账号出借他人、使用非法手段人脸验证及账号亲属共用等情况,确认无误后,将被永久停止服务。”

  尽管面临最严厉的管控,但依然有不少司机铤而走险。

  发布会上展示的真实案例显示,司机通过预录制视频来进行人脸识别验证。北海告诉记者,这是早期的“一体机”作弊,出现后很快被平台发现并拦截,属于典型的黑产案例。

  据悉,黑产为了协助司机通过平台人脸检测,不断进行各种尝试,滴滴与黑产持续对抗,在这个过程中逐步推高了黑产作案成本,使得市场规模大幅缩小。

  资料显示,2018年滴滴“打击黑产专项组”积极配合全国警方雷霆打击违规代叫车、虚假注册、刷单等违法犯罪行为,共破获25起违法犯罪案件,500余名嫌疑人落网。

  北海坦言:“尽管平台上‘人不符’得到了极大的控制和下降,依然不能完全消灭‘人不符’现象,我们面临一些技术不能完全覆盖解决的问题,比如双胞胎司机过脸场景等,接下来团队会持续加大资源投入、技术攻坚,同时我们也邀请乘客一起积极举报,共建更为安全的出行环境。”

  安全制度多达19项

  “滴滴做安全不是喊口号,或者迫于压力,而是随着我们对行业本质认识的逐步深入,主动做出的选择。让用户感到安全可信赖是我们的发展愿景。”滴滴首席出行安全官侯景雷说,今年滴滴网约车将投入20亿元安全费用提升整体安全层级。

  目前,滴滴已在全行业中率先制定《网约车安全标准(试行)》,网约车安全体系已初步建成。这意味着滴滴安全管理工作逐步从去年下半年的应急状态转变到了体系化与常态化。

  在开放日上,滴滴网约车安全管理体系全景图首次对外公布。全景图显示,滴滴围绕探索新业态安全管理体系、让出行更安全的使命,确立了三大安全目标:降低安全事件发生概率,对安全事件处置妥当,尽职尽责。

  根据滴滴首次展示的网约车安全管理体系全景图,滴滴在线上安全管理方面,会利用门槛准入、分单干预、线上司乘教育、规则治理等手段降低安全事件的发生率;在线下安全管理方面,会利用车辆管理、线下司机教育、线下抽查、事故复盘等手段降低安全事件的发生率。

  目前,滴滴已制定出《约车安全标准(试行)》及19项安全制度,安全管理人员队伍扩充到了2548名,排查治理隐患103个。此外,共有2100万人次驾驶员接受安全培训并通过了考试。

[ 编辑: 运营BX01 ]

中国金融领域第一媒体

更多服务
友情链接

京ICP备11011451号-1

举报热线:(010)12377

举报邮箱:xinhua_ljzjr#ljzjr.cn(#替换@)

合作QQ:1447260813

中国金融时报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0 - 2018 ljzjr.cn All Rights Reserved.